title

免疫治療終可應用晚期乳癌 病人打完兩針唔使再靠輪椅代步

從前患乳癌,病人可能會在幾個月至一年內便會離世。但臨床腫瘤專科醫生饒家棟指出,目前的乳癌治療方案已漸趨個人化,當中的檢查及分類方法亦比以往更為精準。他舉例,有病人因罹患第四期三陰性乳癌致不能走路,但進行了基因測試加免疫治療後,患者最終可重新站起來。此外,有病人患了第四期Luminal A乳癌,但接受過適當的治療後,至今已存活了十年。

晚期改稱第四期 仍有希望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香港大約每十五位女性,就有一位患上乳癌。饒醫生指,可幸是香港乳癌患者大多於早期發現,「比起外國,香港早期乳癌個案的數字較少,原因是香港未有篩查。外國因為有篩查,能查出第一期或零期。」

但另一邊廂卻有十分後期的乳癌患者求診,其乳房可能已爛、甚至轉移至骨、肝、肺、腦部等。「病人擔心會失去乳房或長髮,令她們一直不想面對。她們會跟醫生說,不要碰它(乳房)和不要做手術。」饒醫生指,現時新趨勢盡量不用「晚期」一字,改說「第四期癌症」。「不想將晚期等同死,面對這班病人,要花很多時間和耐性。醫生會先告訴她們,治療也不一定要完全切除乳房,可能只須檢查細胞,並且盡量迎合她們意願,進行不會掉髮的治療。待其乳房不再爛和痛,才為她進行其他治療。」

斷症更精準 治療方案可因人而異

除治療方案有所改變外,斷症方面亦趨精準。饒醫生指,從前會先為病人進行乳房造影,確定腫瘤位置,再抽針判別是浸潤性導管癌還是浸潤性小葉癌,及有否荷爾蒙突變後,便開始治療。「現在完成乳房造影後,會再做超聲波檢查、抽針、磁力共振或正電子電路掃描,看看有否轉移全身。」否則便要在手術後再接受化療來鞏固治療。就以上檢測方法,現時會將乳癌細分為4類,包括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HER2 或是三陰性,綜合分析後才決定醫治方法。

三陰性最難搞 須進行基因測試

乳癌患者中,約有70%屬於Luminal A,饒醫生指此類型的第四期病人,治療前景較為樂觀。「第一防線可用新標靶藥CDK46抑制劑,並同時用荷爾蒙藥治療,避免一開始便用化療藥物。」此治療方法也有其副作用,如令白血球、血小板過低、出紅疹、頭痛等,部份病人可能會出現肚瀉。但以此治療方案,可為病人延長無惡化存活期約七成,即由14個月增至24個月。至於佔15%的Luminal B 患者,由於其HER2基因突變較為複雜,通常會用標靶藥或化療,部份年老患者或可用荷爾蒙藥治療。另外,佔5%的HER2型患者,大部份須要進行化療,並要使用標靶藥配合化療才能增強效用,整個療程約4至6個月,然後稍為停藥,待腫瘤縮小後再打標靶藥而不用化療。

三陰性病人約佔10%,現時的治療藥物較少。「由於沒有標靶藥或荷爾蒙藥能幫助病人,因此仍以傳統化療為主。三陰性患者大部份有PDL1基因突變,可藉基因測試確定。如病人有PDL1突變,便會建議病人進行化療及PDL1免疫治療。」PDL1免疫治療是用到自身免疫能力來打擊癌細胞,PDL1抑制劑就像將一支旗幟插在癌細胞上,免疫能力便認得出癌細胞及攻擊。但PDL1抑制劑也可能令免疫能力過盛,當中5%病人或出現免疫肺炎或腸炎,較嚴重的可能要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以化療加免疫治療,三陰性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可由五個月增長至七個月。

基因測試+PDL1抑制劑 助病人重新站起來試

饒醫生分享一位第四期屬三陰性乳癌病人的情況,勉勵其他患者。「這位五十五歲太太,乳癌已轉移至骨頭和肺,在政府醫院接受治療,試過所有治療方案都無效。她初來見我時,因為骨頭痛,連行也行不到並須要坐輪椅。我建議她先做基因測試,看看PDL1有否突變。」

結果顯示這位太太的PDL1有突變,於是嘗試化療加免疫治療。「只是打了兩針PDL1抑制劑,她的骨頭已不痛,更可以行走!」既然基因測試如此有用,是否每個病人都適合進行此測試?饒醫生解釋,如一早知道病人屬三陰性,要測出有否BRCA或PDL1基因突變,便會建議做基因測試。

至於其他三類病人,饒醫生指應在後期才做基因測試。「這是因為基因測試對其治療方向沒太大作用。但到了後期,有效的藥物已用完,此時做基因測試以徹底查清腫瘤有何特別。試過有位乳癌病人,她用完可用的藥後,直至基因測試發現她有基因突變,可應用肺癌藥物來治療,像是給病人新希望。」

原文刊載於:免疫治療終可應用晚期乳癌 病人打完兩針唔使再靠輪椅代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