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八十後」癌症病人是否適合大手術

有些讀者看了本文標題會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 在這裏「八十後」不是指八零年代出生,而是指八十歲過後。香港人越來越長命,平均壽命超過85歲,而癌症的發病率隨着年紀增加,醫生面對越來越多的「八十後」癌症患者。

手術切除是大部份癌症唯一的根治性治療,但很多重要器官的癌症切除都需要相當大的手術。如果一位80歲過後的長者不幸患上癌症,腫瘤尚屬初期可以切除,但需要一個大手術,外科醫生、患者和家屬都要面對一個艱難的抉擇,究竟應否動手術呢?這當然要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能否承受。

Brave Cancer Patient

最近有一位90歲的老人家,在膽管出口長了一個腫瘤引致膽管閉塞發炎,手術治療需要切除膽管、胰頭和十二指腸,再重建三個吻合口,這是外科其中一個最複雜的手術。這位長者的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行動自如,思想清晰,心肺功能評估正常。她本身是退休醫生,明白手術是唯一有機會治癒的方法,對這手術的風險也有所了解,經過詳盡的分析討論後她決定動手術。

對於外科醫生,給一位90歲的病人動大手術也有相當的壓力,手術要小心進行減少出血及吻合口滲漏機會,而麻醉科醫生術中要緊密監控病人身體狀況,術後的護理也至為重要。結果這位長者順利完成手術,並於兩星期後康復出院,身體狀況恢復至術前一般。

在二三十年前,給一位90歲的病人動這樣的大手術可說是匪夷所思,但隨着外科技術及護理的進步,近年醫學文獻有不少研究顯示, 80歲甚至90歲過後的癌症病人經過適當的術前評估,以選擇風險較低的病人進行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並不比較年輕的病人顯著地高,而且長期存活率也不差。

癌症如果不動手術,就只有考慮電療及藥物治療,這些非手術治療也有一定的風險,化療更會為病人帶來相當副作用,未必適合年老患者,有時只可以給予症狀紓緩的治療。如果患者年紀雖大但身體狀況尚好,而腫瘤屬初期,手術切除仍然是最佳的選擇。

對於已屆耄耋之年的癌症患者,除了要考慮手術風險,病人的意願也很重要。醫生不能為病人決定生命長短或生存意義,但必須將手術風險及其他治療選項的利弊作詳盡分析,令病人可以作出最適當的抉擇。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