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便秘】應否使用踎廁? 研究發現比起用坐廁暢順兩倍
午飯過後埋首於工作之中,一股便意如潮湧,心想正好趁此機會忙裏偷閒,到廁所裏思考人生。不過,才剛坐在馬桶上,便意卻如潮退,上一刻還感覺到便便只差一點點即可以跟你再會面,下一刻它卻跟你難捨難離,堵在「出口」的通道「唔上唔落」,即使用盡洪荒之力,逼得青筋也現形,也無法跟它斷捨離。每次便秘,你都會懷疑自己飲食太重口味是否「結宮」的源頭。的確,你的飲食習慣如何,你的便便也必如何。但原來除了飲食習慣,大便姿勢也決定你能否輕易跟便便說再見。
蹲式、坐廁式大便速度大對決
一般而言,大便姿勢可分為蹲式和坐廁式兩大種。雖然現時未有足夠臨床數據證實哪一種姿勢有助解決便秘,但曾有研究找來28位17至66歲的健康參加者,比對他們用蹲式和坐廁式的排便速度。結果發現,不論坐廁的高度,蹲式排便的人遠比用坐廁式的快,平均只花51秒便完成人生大事,比坐馬桶的快兩倍有多,研究結果暗示排泄困難度與大便姿勢有關。
在仔細分析兩種排便姿勢的分別後,研究人員發現排便的「暢快」度,明顯與我們的人體構造有關。當我們用坐廁式排便,直腸和肛管會形成一個大約90度的肛門直腸角(anorectal angle),便便通過的時候會遇到彎位,增加排出的難度。不過,假如以蹲式排便,便可以增加肛門直腸角至100度左右,便便離開時阻力較小,排便自然較暢順。
擔凳仔改變大便姿勢



不過,香港的廁所以坐廁為主,要暢快便便又有何辦法?為了找出答案,美國有一項研究嘗試利用一張小凳子(下稱便便凳),透過改變人們大便時的姿勢,看看是否能夠同樣達到蹲式排便的效果。研究一共招募了52位參加者,其中接近一半參加者過往排便時都須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另外三分一參加者則於排便後仍有便意。在為期四周的研究中,參加者每次便便都要將雙腳放在便便凳上,身體微微彎曲,感受大便時是否更舒暢。結果顯示,90%的參加者排便時較輕鬆,更有三分二的參加者會於研究結束後維持這個習慣。
大家想要暢快便便?不妨一試在廁所安放你專屬的便便凳,當然還須還原基本步,多飲水,多進食纖維蔬果,維持腸道健康。如察覺大便習慣突然改變,或便秘情況持續,便應盡快求醫,問個明白。
原文刊於: 蘋果日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