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膀胱癌|港婦排血尿揭患膀胱癌 靠1治療方法免切膀胱

小便不暢順、膀胱脹痛,甚至小便出血,可能是膀胱癌先兆!一旦患上膀胱癌,或需切除膀胱來保命。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河清向《星島頭條》分享病例指,一名婦人因小便出血求醫,結果發現患上早期膀胱癌,幸好經治療後成功戰勝癌魔,亦毋須切除膀胱。林醫生又指出膀胱癌的高危一族及講解不同的治療方法。

排血尿揭患膀胱癌

林醫生表示該名婦人年約60多歲,是一位家庭主婦,不煙不酒,不過患有高血壓和膽固醇高的慢性疾病。由於患者已持續數月小便帶血,於是向泌尿科醫生求醫,做膀胱鏡檢查後,證實患上了最常見的泌尿上皮的膀胱癌。幸好是第二期,屬早期的膀胱癌。 

膀胱癌治療過程

當時林醫生跟腫瘤科和泌尿科的醫生們會診,研究治療方案。由於患者屬早期的膀胱癌,而且身體狀況不錯,因此建議採用最標準的做法:先做引導式的化療,將腫瘤控制好,然後再做手術,可提升5%存活率。

不過,林醫生又指,如女士要進行膀胱手術,一般要將整個膀胱切除,假如腫瘤比較入侵性,更會影響女士的生殖器官,因此患者的子宮及旁邊的淋巴都要一併切除,可能會影響患者日後的生活質素。

然而,由於患者表示想保留膀胱,因此否決了上述方案。林醫生遂建議她接受三管齊下的治療,在電療前做內窺鏡的刮除膀胱手術,在電療期間同步進行化療,以保留膀胱。

經2個月治療後已消滅腫瘤

患者最後接受了三管齊下的治療方案,在接受電療期間的副作用不多,主要是小便較頻密、較急及有少許刺痛感覺,可以透過多飲水令小便稀釋,降低刺激性,從而紓緩副作用的不適。

患者完成為期2個月的治療後,再次到泌尿科進行內窺鏡(膀胱鏡)檢查時,發現腫瘤已經不見,現時亦可如常生活及小便。為了監察病況以免復發,她仍然需要定期覆診、看醫生及做相關的檢查。

膀胱癌高危一族

膀胱癌雖然在香港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來說,不在十大癌症之列,但仍算普遍的癌症。林醫生又指有4類人患上膀胱癌的風險較高。男士:男士比女士風險較高。吸煙人士:吸煙也會導致膀胱癌。常接觸化學物質:一些需接觸某些化學物質的人士 也有較高風險,例如從事塑膠類、皮革類工業的工人,他們患有膀胱癌的機會較高。由於尿液很多時候裡面的物質都是一些有毒的物質,希望身體幫我們排走的。而尿液是一些比較濃縮的水分,所以如果我們經常吸入化學物質,尿液便帶有那些化學物質,久而久之會增加我們患膀胱癌的機會。少飲水:由於尿液含有較多毒素,如果日常少飲水,尿液濃度相對高一些。有研究指,飲水較少的人士患膀胱癌的機會較大。例如的士司機因為怕飲水多而要經常去廁所,不方便工作,便不飲那麼多水,他們或較易患膀胱癌。

膀胱癌治療方法

林醫生指,膀胱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主要視乎三個方面: 1. 病人的身體情況 2. 腫瘤的期數及嚴重情況 3. 病人的意願
大致可分為早期和晚期,如果是早期的膀胱癌,目標希望以根治性為主。換言之,希望醫好患者。如病情已經去到比較後期,又或者患者本身身體狀況較差,他未必能承受比較進取、比較入侵性的治療。治療方案未必期望根治性,目標希望以舒緩性質為主,透過控制病情,減少病症,從而提升生活質素,延長存活率。

膀胱癌治療方法1:重建膀胱手術

如果患者的整個膀胱被切除,他便失去了膀胱 及其儲尿功能。雖然不會有尿便馬上排出來,但也需要做重建手術。 重建基本上主要兩個方法。1.患者背一個尿袋 將輸尿管接駁到腸那裡,之後再接駁出來身體。雖然尿袋不是屎袋,相對會衛生一點,只用來排尿,難免影響生活質素。2. 做膀胱重建手術 希望用一些身體自身的組織,主要是小腸,造一個好像膀胱形狀的物質或者是一個器官。其好處是不用接駁個尿袋出來。但壞處是, 雖然這樣是令到患者沒有尿袋的情況,但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 ,這重建手術相對再複雜一點,手術風險也會大一點。第二,雖然重建了一個膀胱便可幫助儲存尿,但手術後,患者失去控制小便的功能。即使重建了膀胱, 可以儲存尿,但也不是想排尿便可隨時上洗手間小便。一般完成重建手術後,醫生會為患者做導尿,即是用尿管經過本身的尿道導尿。排一條管進去,大約一天放幾次小便。 即使沒有尿袋,仍然有不少患者不喜歡這方法。

膀胱癌治療方法2:電療

如患者不考慮做手術,希望可保留膀胱,可接受電療。雖然電療的風險或對身體的入侵性少很多,但比起手術,電療就不是一次性,一般程為6至7個星期。而且單單做電療是不足夠,需接受Try modernity treatment,即是三管齊下的治療。除了電療之外,電療前會做TURBT (內窺鏡的刮除膀胱手術) 的小手術,經尿管的膀胱鏡,再切除腫瘤。希望用膀胱鏡將眼見的膀胱腫瘤盡量切除,剩下殘留的由電療去處理。在電療期間會同步做化療,希望在電療期間加快提升電療的效果,化療的目的是希望相得益彰。在三管齊下的治療方法,參考一些臨床數據,治癒率或存活期都是可接受。好處: 病人可以避免整個膀胱切除,又未必需要做一個大型的手術。不過接受治療後,患者需每3至6個月定期複診,做膀胱鏡去監測身體,從而了解有沒有殘留腫瘤或者復發的現狀。

原文刊於: 星島

Leave a reply
title

林河清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