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本港患者發病早過美澳 醫生︰教師銀行業壓力大屬高危

香港的乳癌病發率是亞洲最高地區之一,過往10至20年病例以倍數上升,患者的平均年齡是56歲,相比之下,美國、澳洲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至61歲。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相信箇中原因與地方文化有關,「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不夠休息、不夠運動,是典型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她指出,從事教師、銀行業的女性是「高危一族」。

黃麗珊相信,香港女性病發率與生活文化或有關係,西方國家的工作環境較輕鬆,「香港人無時無刻工作,做到很晚,沒有休息,也沒有運動」,而且有部份生活繁忙的女性更是「高危一族」,黃麗珊引述乳癌資料庫的數據指,患者背景大部份是專業人士及家庭主婦,「撇除資料庫,以我自己的經驗分析,發覺有很多病人是老師、從事會計及銀行業,這幾類人士及家庭主婦都長期處於高壓力水平」。

除了壓力以外,其他與乳癌相關的因素還包括生育年齡、餵哺母乳等,「香港的女性普遍遲生育,(對比外國)產假也少很多,餵奶時間也短」,因此可能發病年齡較早。相應地,及早生育及較長時間餵哺母乳有助預防乳癌,但黃麗珊補充指一切要「順其自然」,笑言「強迫自己餵母乳也會造成壓力」,效果或會適得其反,也沒有方法可百分百預防乳癌。

乳癌患者大部份是女性,不過其實也有男患者,只是比例上少很多,本港2016年的數據顯示只有15人,黃麗珊指,過去多年來大約處理過7名至8名男性乳癌患者,他們多數是60歲以上。患者不論男女也因在乳房位置發現硬塊而求診,多數經普通科醫生轉介到乳腺科或整形外科,黃麗珊也坦言︰「男士有9成也覺得很尷尬,覺得怕被人知道自己有乳癌,不知如何開口,所以通常會找男醫生求診,乳腺科也有很多男醫生。」男女病人的治療方法接近,但賀爾蒙處方略有少許不同。

黃麗珊指,只有約8%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警號」,所以男女也應該自行定期檢查乳房,透過仔細按壓乳房,檢查有否感到「皮下有一粒粒像蠶豆的東西」,也要查看乳頭有否異常或有分泌物。女性可在每月經期後的日子檢查乳房,經期前後的良性乳腺增生而導致的腫脹並非乳癌先兆,「腫脹是按壓下去時會感到移動,硬塊則硬很多,不會移動」,及早發現病徵,接受治療,痊癒率較高。

雖然香港乳癌普遍,但治療技術亦十分先進,外國常用的醫療儀器及藥物,香港也常備。乳癌的治癒機會相對高,第一、二期乳癌的治癒率可高達100%。但女性一旦患上乳癌,所面對的就不只是局部的治療問題,因為化療相關的副作用可影響卵巢細胞、導致提早收經及老化,「過去有病人表示化療後沒有經期,但想生第二胎,她已錯過時機,難以返轉頭」,以現時的醫療技術,如女病人有生育打算,可以在化療前與醫生商量好,「決定先儲胚胎或者卵子、打收經針保護卵巢」。黃麗珊又指,如病人需服用藥物如「他莫昔芬」(Tamoxifen),服藥期間懷孕可致畸胎,故醫生要為病人計劃停藥的時間,「例如要她先服藥兩年,再給她兩年時間(嘗試懷孕),不成功便成仁,要再服食『他莫昔芬』,前後服用10年。」

癌症治療包括化療,亦即化學藥物治療,其明顯的副作用包括甩頭髮,對患者可能構成心理壓力。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有醫療機構引入「冷凍帽」儀器,讓患者配合化療使用,以助減少脫髮。

「冷凍帽」名副其實是一頂有冷凍功能的帽子,黃麗珊解釋,病人要先洗濕頭髮,並塗上護髮素,由護士為病人套上緊箍頭部的帽子,儀器會將大約19℃的氣體經管道輸入帽子內,冷卻病人的頭皮,令其血管收縮,減少帶有化療藥物的血液流經頭皮,盡量保護毛囊免受藥物影響,減少掉髮,效果大約能保存8成髮根。

針對不同的化療,「冷凍帽」的使用時間都不同,例如有部份病人要在吊藥前大約半小時開始使用「冷凍帽」,一直使用至吊完藥後一段時間。黃麗珊指使用時病人會感到好凍,「進入血管的藥物也是冷的,頭頂還要冷凍」,有病人要同時使用暖氈等保暖。

雖然「冷凍帽」會減少化療的藥物經過頭皮,但不會導致癌症轉移到該處,整體而言對病人的治療無甚影響,但如病人頭皮有傷、患血癌、淋巴癌之類則不適合使用,使用者以乳癌患者居多。此技術最先在歐洲國家興起,美國食品及藥物監督管理局(FDA)也分別在2015及2017年批准兩種冷凍頭皮的系統供乳癌患者使用,田納西州也在上月引入首部「冷凍帽」儀器。

黃麗珊笑言,可稱為「冷凍帽副作用」的可能就是「對荷包有副作用」,因為逐次使用計算收費,價錢為1,800港元一次,患者在整個療程中每次吊藥都要使用才有效果。估計亦因為其費用問題,在本港的使用率不高,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的「冷凍帽」儀器只有幾位女病人使用過,相信「大多數癌症病人寧願將金錢用於改善病情的藥物等」。

原文刊載於:本港患者發病早過美澳 醫生︰教師銀行業壓力大屬高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