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內也會生膽管癌?
最近有一位中年女士因尿道炎小便有血做了腹部電腦掃描檢查,無意中發現肝內有一個三公分腫瘤,正電子掃描顯示為惡性腫瘤,但沒有擴散,手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是膽管細胞癌。當告知病人病理診斷時,她摸不着頭腦問:「掃描不是顯示肝癌嗎?為甚麼病理會是膽管癌?肝內也會生膽管癌?」這既是肝癌,也是膽管癌,是肝內膽管癌。
人體的膽道是從肝臟起源,肝細胞分泌膽汁進入無數微細膽管,這些微細膽管滙聚成小膽管、左右肝管,將膽汁引流到肝外總膽管再流入十二指腸。膽道就像一棵樹,肝內的膽管分支是樹枝,總膽管是樹幹。膽道細胞癌變可以發生在肝內或肝外膽管,肝內膽管癌只佔原發性肝癌的一成,但也不算罕見,發病率在東方人比西方人高,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是肝細胞癌。 肝內膽管癌有一些危險因子,包括自身免疫問題引起的膽管炎、寄生蟲感染(如中華枝睾吸蟲)或肝內結石引起慢性發炎導致膽道上皮病變及癌化。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增加肝細胞癌的風險,但一些研究顯示這兩種病毒也會增加肝內膽管癌的風險。有相當部份的肝內膽管癌患者,正如上述的女士,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危險因子。 雖然肝細胞癌和肝內膽管癌都是肝癌,但它們的影像特徵和血液癌症標誌物有明顯的分別。肝細胞癌血液供應比較豐富,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動脈顯影期會比周邊正常肝臟光亮,但肝內膽管癌卻相反,血供比較少,會比周邊正常肝臟暗,不同的影像特徵可以幫助分辨這兩種癌。肝細胞癌的血液標誌物是甲胎蛋白(AFP),膽管癌的血液癌症標誌物則是癌胚抗原(CEA)和Ca19.9,但這些血液癌症標誌物水平並非在所有肝癌病人都會增高的。
肝內膽管癌治療手段少,根治性手術是治癒的主要方法。早期的肝內膽管癌有機會手術切除,但晚期肝內膽管癌則只可以用姑息性化療或電療延長生命,而且效果有限。由於早期肝內膽管癌一般並沒有症狀,或只是輕微上腹不適,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很多已無法做手術,上述的病人因其他無關症狀做電腦掃描而能夠早期發現肝內腫瘤實屬不幸中之大幸。如果有肝內膽管癌風險因素的人士,必須定期做超聲波檢查,而有持續上腹不適的病人也應該及早做影像檢查,就算不幸患上肝癌也希望能及早發覺及根治。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