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肝癌跨專科治療的重要性

筆者於剛過去的周末參加了一個肝癌跨專科學術會議,與會者包括本港各醫院及兩所大學負責治療肝癌的外科、放射科、臨床及內科腫瘤科醫生。會議主要目的是探討近年肝癌治療的新進展及文獻上的醫學證據,通過跨專科醫生討論,評估各種治療效果,並為如何應用各種治療於不同階段的肝癌達成共識。

回想九十年代筆者在瑪麗醫院接受外科訓練時期,大部份肝癌病人都是由肝膽胰外科醫生負責治療。當時肝癌主要治療就只有外科手術切除及經動脈化療栓塞,後者由介入放射科醫生負責進行,但病人由外科醫生負責診治跟進。早期肝癌病人能有機會手術切除,中期病人如果肝功能尚好就進行經動脈化療栓塞,至於晚期病人當時並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接受症狀紓緩姑息治療,因此這些病人如果轉介至外科也是由外科醫生一併治療。

title

過去20年肝癌治療可謂大躍進,出現不少新治療方法。早期肝癌除手術切除,還可用消融技術根治,外科技術的進步令一些中期肝癌病人也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不能進行手術的中期肝癌病人除經動脈化療栓塞,也可以用經動脈放射同位素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至於晚期肝癌則有標靶及免疫治療。

隨着肝癌治療多方面的進展,對於中晚期病人,跨專科會診及治療越見重要。有效的姑息性治療選擇多了,一些中晚期不能施行手術的肝癌病人生命得以延長,部份病人通過非手術治療後達致降期效果,甚至有機會進行手術或消融治療而得以痊癒。不同的非手術治療對縮小腫瘤或降期的作用有異,副作用也輕重有別,外科醫生與放射科及腫瘤科醫生在治療前溝通,對於選擇適合的治療計劃至為重要。

title

如果病人還有機會通過縮小腫瘤而進行手術,需考慮腫瘤反應較佳的治療,但若病人因為腫瘤的程度、肝功能或身體狀況而不能做手術,可考慮延長生命但副作用及費用較少的治療。以系統性治療為例,免疫治療能夠明顯縮小腫瘤的機會比標靶治療高,如要把一個大腫瘤縮小後以手術切除,免疫治療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需要靜脈注射,而且費用高昂。標靶治療主要作用在於抑制腫瘤生長,能夠大大縮小腫瘤的機會較低,但可以口服,也較便宜,在晚期肝癌作為純粹延長生命的姑息性治療是第一線選擇。

在肝癌治療範疇,以前外科醫生獨佔鰲頭,但隨着近年藥物治療的急速發展,腫瘤科醫生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作為外科醫生,筆者不但不會吃醋,還十分歡迎跨專科治療的概念,因為各專科醫生一起出謀獻策,才可給病人一個最佳的治療方案,增加病人的生存及治癒機會。

以上資訊由HKIOC提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