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腸胃癌病人易缺營養 補充劑有助度過難關

吸收食物營養對一般人來說是消化系統日常的工作,但對於患有胃、腸等消化道癌症的病人而言,箇中大有學問,卻經常被忽略。所以,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及美國註冊營養師李振洋,分別從醫學和營養學的角度,給病人和家屬一些飲食指引,希望能夠幫大家消除疑惑。

吃軟不吃硬

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任何固體食物都要在這處接受「胃液」的洗禮,把食物轉化為軟糊,再送到小腸吸收養份,而大腸則負責吸收水份。對於接受手術切除部分或完全切除胃部的病人,他們可以選擇的食物較少,病人只能夠「吃軟不吃硬」了。但饒醫生指,吃軟或流質食物,並不是只吃白粥,因為光吃白粥不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要在粥裏加腐竹、蛋和魚肉等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另外,病人也可以選擇食用軟蛋糕加上豐富的忌廉,令食物有足夠糖份和比較濕潤的口感。如果煲紅蘿蔔薯仔湯,可將紅蘿蔔和薯仔壓碎伴飯同吃,以便病人汲取蛋白質和熱量。

至於大腸癌或直腸癌病人,因容易出現腹瀉,較易流失體內礦物質。這些病人的飲食習慣或對食物的接受程度在患病或手術後可能有大改變,所以應盡量記錄不會引起腹瀉的食物,慢慢建立個人的飲食資料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表示,對接受切除手術的胃癌病人來說,應採取「吃軟不吃硬」的原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表示,對接受切除手術的胃癌病人來說,應採取「吃軟不吃硬」的原則。

營養管理不能掉以輕心

饒醫生指,當病人做好飲食管理,但體重沒有增加的情況,便需要考慮服用營養補充劑,尤其在接受電療或化療期間,營養充足更見重要。有研究顯示,化療期間體重減少超過10%,死亡率將增加5%。

饒醫生表示,曾有一名進入鞏固化療期的胃癌病人,剛接受胃部切除手術時體重是45公斤,進入鞏固化療階段兩個月,體重下跌至40公斤,情況不樂觀,饒醫生於是建議病人服用營養補充劑。最初病人因擔心營養補充劑多是甜味為主,怕引起咳嗽,所以沒有食用,但選用鹹味、類似磨菇湯口味的營養補充劑後,情況逐漸好轉,血蛋白量及白血球指數也維持在一定水平,體重保持在42至43公斤,順利完成整個療程。

營養師李振洋指出,有些癌症病人會誤會癌細胞「愛糖」而不攝取糖份,或以為不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病人或因此出現營養不足、體重下降、復原能力及抵抗力變差等,更有可能因此延誤治療。

其實,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營養及能量應付消耗,適量攝取糖份是有必要的。病人宜選含高蛋白、高能量,而且易於吸收的口服營養補充劑,如可選醣質(碳水化合物)比例較低的產品。大家必須明白,營養品並非藥品,更不能替代正餐。然而,視乎病人情況加上配合日常飲食,可達到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含魚油營養劑增強體質

市場上有各類針對癌症病人需要的營養補充劑,這類補充劑都強調含有EPA魚油成份。根據歐洲臨牀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的營養指南,每日進食兩克EPA魚油能有效抵抗炎症,降低治療過程引起的副作用,增加食慾、體重,以及提升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最近有研究結果指出,大腸癌病人於手術前七日起每日食用兩克EPA魚油、高能量及高蛋白質的營養補充品能有效抵抗炎症。

李振洋表示,雖然病人日常食三文魚、黃花魚、鯖魚等都可以吸取魚油,但未必人人可以每天進食到兩克魚油的分量。再者,有些病人可能有吞嚥困難,或因怕魚腥味而不吃魚,所以他會建議病人服用含EPA魚油的營養補充劑,務求令治癌療程順利完成。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註冊營養師李振洋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註冊營養師李振洋

癌症療程飲食重點

準備階段

從診斷開始到接受治療前: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多攝取高蛋白質及高能量食物。至於蔬果,則要視乎腸胃情況謹慎選擇;如有腸塞等情況,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治療階段

接受手術後及化療或電療期間:這階段的飲食較無禁忌,能吃的都可以吃。如果沒胃口或吞嚥困難的病人,建議從營養補充劑增加攝取熱量。

調理階段

療程結束後:以保健養生為原則多進食「五色食物」,也可適當食用營養補充劑,幫助加快傷口癒合及增強體質。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