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性乙肝也可引致肝癌
在香港,八成原發性肝癌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致,另外大約5%是由丙型肝炎引致,其餘則由其他因素如酗酒引起,或成因不明。最近有一位50多歲的肝癌患者,在公立醫院驗血檢查顯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陰性,丙肝也是陰性,患者滴酒不沾,因此被視為成因不明的肝癌患者。但細問家族史後,原來他母親及哥哥皆是乙肝患者,因此他很大機會也是乙肝帶菌者。再進一步驗血檢查顯示,這位病人的乙肝表面抗體(HBsAb)及核心抗體(HBcAb)皆為陽性,顯示他曾經受到乙肝病毒感染,而實際上他的肝癌也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是最簡單、最常用的乙型肝炎診斷方法,乙肝帶菌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一般都是陽性,但有小部份病人的免疫系統能將大部份乙肝病毒清除,而令到血清乙肝表面抗原變陰性,肝功能也完全正常,但這些患者的肝臟可能還有少量的乙肝病毒,稱之為隱性乙肝帶菌者。當乙肝表面抗原呈陰性時,要知道自己是否隱性乙肝帶菌者,可以檢測乙肝核心抗體,因為這抗體只會在曾經受乙肝病毒感染者才會呈陽性,至於乙肝表面抗體,則可以因為自然感染或曾注射乙肝疫苗而呈陽性。



隱性乙肝帶菌者患上肝癌的風險,相對於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明顯帶菌者低,但卻比正常人為高,因為肝臟細胞曾經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細胞癌變機制可能已經啟動,就算身體免疫力最終將大部份病毒清除,也未必能防止肝癌。
隱性乙肝帶菌者還要面對另一風險,就是當免疫力下降,或是接受一些壓抑免疫力的治療,例如類固醇、癌症化療或其他抗免疫藥物,乙型肝炎病毒有機會再度活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也有機會由陰轉陽。因此,當隱性乙肝帶菌者接受可能降低免疫力的治療時,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服用抗乙肝病毒藥以減少病毒重新激活的機會。
在中國人口中,大部份乙肝帶菌者都是於初生嬰孩時期被母體感染引致,如果母親或兄弟姊妹是乙肝帶菌者,就算自己乙肝表面抗原是陰性,也切勿掉以輕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乙肝表面抗體及核心抗體,以確定自己是否屬於隱性帶菌者。由於隱性乙肝帶菌者也有肝癌風險,患者最好定期進行血液及肝臟超聲波檢查,就算不幸演變成肝癌也可以早期發現,及早接受治療增加根治的機會。
資料由 HKIOC 提供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