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胃食唔落 肝癌徵兆 八成乙肝引起 年奪1,500命
長期食慾不振及經常腹痛難當勿忽視,小心是患上本港癌症殺手第三位的肝癌。臨床腫瘤科醫生指出,肝癌較為人熟悉的病徵如皮膚和眼睛變黃及暴瘦等,其實已是癌症後期症狀,臨床上不少病人確診時只有胃部不適,影響進食「食唔落」以為是胃病求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肝臟腫瘤頂着胃部所致。本港八成肝癌個案由乙型肝炎引起,建議慢性肝炎患者要定期檢查,一有病變及早治療。
肝癌在香港癌症十大殺手排行第三。醫管局數字顯示,每年約有1,800宗肝癌新症,平均超過1,500宗死亡個案,患者以男性居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表示,肝癌初期大多無聲無息,到出現病徵時已屆中晚期;且臨床上發現,大多病人最先出現的病徵如疲倦、輕微腹痛、胃部不適等容易被誤會成其他疾病,部份人經過不同檢查後才確診肝癌。
黃疸及暴瘦屬中晚期
「好多病人最先都係覺得個胃頂住食唔到嘢,走去睇醫生,以為係胃病」。張指,有病人更接受胃鏡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再做其他檢查才發現肝有事。
部份病人則有腹痛,因為肝本身不會痛,但當腫瘤由內向外生,或者腫瘤生長在肝的「外殼」,病人就會感到腹痛。若腫瘤越生越大,更有可能腫瘤出血甚至爆裂,患者在爆裂的一刻會有劇烈腹痛,才發現腫瘤。
其他肝癌中後期症狀包括黃疸、體重大幅下降等。張稱,黃疸出現代表肝功能已經變差,而肝本身工作包括製造蛋白質,當肝功能差未能製造足夠蛋白質,加上本身腫瘤影響,患者就會暴瘦。現時能在未有病徵前已發現的早期肝癌,大多為患者本身有肝炎,進行超聲波檢查時發現,亦有病人是透過體檢意外發現肝臟異常,臨床上大部份病人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只能透過標靶藥及免疫治療等控制腫瘤希望不再擴大,從而延長病人壽命。
肝炎變癌最少經五年
本港的肝癌個案八成由乙型肝炎引起,張寬耀指出,由肝炎到肝硬化致肝癌,最少要經過五年時間演變,肝炎帶菌者若有定期檢查,能及早發現異常並針對治療,絕對有機會根治肝癌,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應該定期每半年進行血液肝功能及甲胎蛋白檢查和腹部超聲波檢查,一般人首要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亦要避免飲酒、吸煙或者進食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飲食應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有助維持肝臟健康。
文章刊載於:頂胃食唔落 肝癌徵兆 八成乙肝引起 年奪1,500命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