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生死教育】面對親人離世情緒:四「道」必修人生習題

人生最難的分離就是面對死亡。當身邊朋友或親人離世,在世的人需以怎樣的心境面對?親人離世所帶來的傷痛能如何得以撫平?認識生死教育第一步,從四「道」必修人生習題出發。道謝丶道歉丶道愛丶道別,將一場原本冷冰冰的告別儀式,化作成一道暖烘烘的心靈雞湯,讓摯親無所顧慮地善終,也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

1. 道謝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感謝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人,感恩對方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備受呵護,那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卻深深地在記憶中留下烙印。感謝對方的善良,感謝對方的好。在表達謝意時,臉帶微笑正視對方,使用直接簡潔的語言,清脆利落地表達心意。


2. 道歉

「對不起,一切都不要緊了。」
寬恕,不代表把傷痛忘記,而是避免再次墮入仇恨和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道歉,除了請求對方原諒過錯,同時也寬恕對方的錯失,釋放愧疚,放下恩怨。在學習寬恕時,可以回顧和借鑑自己被人寬恕的經歷;也可以嘗試了解當時人背後的情緒、思想和動機,增加同理心。正向心理學家Sonja Lyubomirsky在《The How of Happiness》一書中道出學習寬恕是釋放負面情緒的要訣。真正的寬恕,既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


3. 道愛

「最大的願望是希望你能快樂。」
愛往往難以啟齒,但卻流露於生活大小事之中。藉著機會,對摯親說出藏於心底的真心話,表達關愛。一句說話,一個擁抱,能夠向摯親表達愛意和祝福,忘卻哀傷,靠近彼此內心,注入暖流。


4. 道別

「感恩在人海中能夠遇見你。」
或者這是最後一次道別,或許這只是暫別,但願一天能在某個地方再聚,不再分離。真誠地跟親友說再見,再次感謝他們在生命旅途出現,請他們安心,好好地走。如內心情緒久未平伏,可以閉上雙眼,緩緩地深呼吸,讓紛擾的思緒如隨著河水般徐徐流走,為告別儀式作結。


生死屬一體,這四「道」必修人生習題既是一場回顧一生,也是面對死亡的儀式,儀式的存在不一定以繁文縟節的方式呈現,而是通過簡單的思緒整理過程,切切實實地感受與反思生命的重量。它能讓患者在臨終前與家屬展開真誠對談,有時候,即使無法趕及見最後一面,透過這四「道」習題開啟自我內心對話,家屬也能夠默默地在彼此的生命交集點留下最後的祝福,讓情緒和心靈得以撫平。

title

《小王子》的故事裡有這樣一幕:小王子與狐狸初次見面時,狐狸說到,在彼此相遇丶相交丶相知之初,「儀式感」對於感情維繫尤其重要,因為它賦予生活特殊意義,繼而觸動我們的心靈。

而在生命當中,從相識至離別;從誕生以至面對死亡,不同階段也需要和存在不一樣的「儀式感」。面對死亡丶分離丶告別,對於晚期病患者與家屬來說,在生命最後的六個月內除了以平常心面對,最重要的「儀式」正正是得到家人朋友陪伴和留下美好回憶,好好作出最後的告別式。

生命中最後六個月最重要的事情*:
38.1% 家人及朋友陪伴
6.1% 家人活得開心
8.4% 脫離痛苦
9.9% 自己活得開心和有意義
4.7% 完成心願

生命中最後六個月要完成的事情*:
19.3% 平常心面對
17.5% 與家人朋友做些開心事
15.5% 做自己喜歡的事
14.1% 旅行
12.6% 與家人朋友見面作出告別式
10.1% 完成心願

*賽馬會於2018年委託港大向逾一千名十八歲或以上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