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癌症年輕化 | 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加

癌症患者近年愈趨年輕,部份人20歲出頭已確診患癌,需要面對一連串療程。但其實癌症也有先兆,如若感到特別疲累、頭痛,有機會是癌症徵兆,我們不能忽視。

20至44歲患者愈來愈多

香港防癌會的數據表明,香港20至44歲癌症患者近年增多。2000年,此年齡層的患者每10萬人中只有96位;至2018年,每10萬人中有109位,人數增加了13%。年輕患者增多原因有二:有更多種類的癌症,在患者年輕時被誘發;同時亦有更多年輕人留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從不同渠道了解癌症信息,明白要做好準備。

壓力大欠休息易誘發癌症

在年輕患者身上最常見的是血癌(白血病),其次是淋巴癌,約佔20%。惟近年甲狀腺癌亦很常見,女性患者則較多患子宮頸癌、乳癌、卵巢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引發癌症,以下癌症在年輕人身上愈來愈常見:由吸煙引起的肺癌、鼻咽癌,與飲食習慣有關的腎臟癌、大腸癌等。

上述癌症以往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常見,惟愈來愈多人飲食不定時、不均衡,而且缺乏休息與睡眠,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誘發率相應提升,比以前約提早10至20年發病。以下因素較易令年輕人誘發癌症:輪班工作,休息時間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經常處於高壓環境較易導致細胞病變;不良飲食習慣,如經常食用加工食品沒有攝取足夠蔬果等。

不少年輕人也忽視身體發出的微細警號,例如特別疲累、頭痛或身體某處疼痛等症狀,有機會與一般普通疾病混淆。若徵狀久未消失,應盡早求醫,檢查清楚。以下症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痛楚持續,久咳未愈;皮膚痕癢突然沒胃口;疲累發燒(高燒或持續三天以上);皮膚顏色改變,突然出痣出疹;不明原因體重大幅下降,不尋常的出血(如大便有血)。

若感到比平時容易疲累,即使休息充足仍無改善;又或是平時步行的某一個距離,突然無法再做到,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號。

做運動有助康復

由於現時科技發達、資訊流通,很多年輕人均在癌症初期發現病徵並確診,故近年康復率已大幅上升,惟一些罕有癌症,康復率仍不太理想。不過,配合治療、適當運動和飲食,有助患者康復。

每天做15分鐘運動,對癌症患者有很大幫助:有助重建肌肉、改善心理素質、重建信心去面對困難。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事前須問清楚主診醫生,了解癌症患者或康復者所適合的運動種類,以及身體可承受的運動量。可由散步開始,再慢慢加強難度並加長時間;之後配合康復進度,可嘗試參與團體運動。

同時,患者及康復者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若有需要,可參考註冊營養師為癌症康復者而設的食譜或餐單。部份人在治療過程中會有不同身體反應,例如肚瀉或腸胃不適,可能需要多攝取某一類維他命。

title

預防危疾小貼士

留意以下三方面,以避免患上危疾:

1、注意身體及心理健康:例如要定時運動、注意飲食。同時,若無健康的心理質素,身體也很易會出問題。

2、細心留意身體的變化:例如疲累就要休息,不要恃著年輕而讓身體過度勞累。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

3、留意家族病史: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表兄弟姐妹等若有患癌紀錄,自己也要多留意相關信息。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g3gEkqTPoEcVNC3k4jSVA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