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廣譜抗癌藥存在嗎?

上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一種新一代口服TRK抑製劑,用於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兒童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由於藥物並不局限於特定癌症類型,所以消息一出,隨即在醫患界引起哄動,有人把藥物冠以「廣譜抗癌藥」之名,亦有人把藥物吹捧成能醫各種癌症的神藥,當中孰真孰假,較人難以分辨。

「廣譜」一詞較常用於抗生素,意指能夠抵抗多種細菌的藥物,對比專門殺滅某一種細菌的窄谱抗生素,適用範圍比較廣泛。至於是次獲批的標靶藥物,雖然不限於腫瘤出現的身體部位,但患者仍需先透過次世代測序(NGS)或螢光原位雜交測試(FISH),確認腫瘤帶有NTRK基因融合才可用藥,並非任何腫瘤都可接受此藥物治療,所以使用「廣譜」一詞並不嚴謹。與肺癌中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類似,NTRK基因融合也是引致癌症的其中一種驅動癌基因,較常見於成人唾液癌和嬰兒纖維肉瘤,但在其他實體瘤癌症則較爲罕見,以美國的情況為例,估計每年只有2000至3000人患有與NTRK相關的癌症。

事實上,近年發展迅速的免疫治療亦不局限於癌症種類,例如PD-1類藥物並非針對某人體部位,而是針對人體免疫系統上的一個靶點,透過重啓患者的免疫系統,幫助白血球重新偵察並消滅癌細胞。免疫治療的機制理論上適用於每種癌症,目前爲止,FDA已經認可PD-1/PD-L1類藥物用於治療晚期肺癌、胃癌等常見癌症,只是治療成效各異,尚待科研人員找出箇中原因。

過往不論患上哪一種癌症,治療方案皆以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為主。但近年隨著科研人員發現人體的生物標記和免疫檢查點,標靶和免疫治療便應運而生。與其用「廣譜」形容治癌藥物,以「精準」形容現今的癌症治療反而更加貼切,透過按照癌細胞的特質和基因組合而施用個人化的癌症治療,更能提升治療的成效和患者康復的機會。

原文刊載於信報:廣譜抗癌藥存在嗎?

Leave a reply
title

蘇炳輝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