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大眾對肺癌誤解
近日有新聞報導,内地有近70%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且這些晚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超過5%,情況令人關注。事實上,香港的情況可謂相差無幾,八成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三期或以上,不論男女,每年死於肺癌的數字均長踞十大常見癌症的榜首。即使近數十年來,針對肺癌的藥物和治療方案推陳出新,但五年存活率亦只由過往大約12%提升至21%左右,末期存活率更不足一成,印證及早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
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期,部分原因是因爲肺癌病徵大多於較晚期才出現,而且症狀容易與肺炎混淆,患者較難察覺。此外,有部分患者誤以爲吸煙才會導致肺癌,且自己平時不煙不酒,所以便忽略了肺癌的可能性。無可否認,吸煙確是肺癌的頭號風險因素,越早開始吸煙,吸煙越多,患上肺癌的風險便越高。但事實上,肺癌大致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而多由吸煙引起的小細胞肺癌只佔肺癌總數大約15%,以目前香港的情況為例,便約有九成女性及三至四成男性的肺癌患者均從未吸煙。
針對非吸煙人士罹患肺癌的情況,近年醫學界積極研究,最終發現不少個案是由於基因突變所致。患者可透過血液檢查或由腫瘤細胞抽取活組織,進行基因檢測,倘發現有基因突變,便可根據癌細胞的特性,選擇標靶治療對症下藥。以常見於非吸煙女性的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為例,目前已進展至第三代藥物,患者服食後的無惡化存活期比傳統化療長兩倍有多。
至於佔較少數的小細胞肺癌,癌細胞增長和擴散的速度比非小細胞肺癌快,不少個案於早期已經開始擴散。過往醫學界對治療小細胞肺癌可謂束手無策,可幸是今年終取得突破,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患者同時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比起只接受化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兩個月至一年,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原文刊載於信報:消除大眾對肺癌誤解
Leave a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