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多管齊下應付腦癌

根據數據顯示,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癌症每年大概有200多宗新症,與肺癌、肝癌等為人熟悉的癌症相比,並不常見。然而,但凡病人聼見腦癌,或癌細胞轉移至腦部,往往都聞之色變。

腦癌分爲轉移性和原發性兩種。原發性腦癌最常見有星形膠質瘤,可分爲四級,當中以屬於第四級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惡性最高,生長速度快,倘不作任何治療,壽命中位數只得三至四個月。

外科手術一般可將患者存活期延長至六個月,若加上放射治療,則可再延長至11個月。一些患者更可以接受手術、放、化療三管齊下,若腫瘤有DNA甲基轉移酶(MGMT)表達,可大幅將存活期增至21個月,即使沒有DNA甲基轉移酶表達,亦可將存活期延長至15個月。

復發率高是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大挑戰。若不幸復發,醫生一般會先衡量能否替病人進行手術或放療,若患者不適合進行手術或放療,才考慮施行化療。近年有研究發現抗血管增生的標靶治療能夠截斷癌細胞的血管生長,令腦腫瘤縮小,可配合化療使用。

最近有一位右邊身活動有困難的60多歲男士,經診斷後證實左腦額葉有一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醫生利用手術切除腫瘤化驗,發現有DNA甲基轉移酶表達。病人其後接受放療,配合每天口服化療,病情一直穩定,可惜六個月後復發,右邊身活動能力再度減弱,在無法再做手術或放療的情況下,病人唯有再接受化療。雖然病人接受三週期的治療後腫瘤縮小,但骨髓功能無法再承受,醫生因此停止化療。三個月後,醫生發現腫瘤增大及周邊水腫惡化,於是決定施行抗血管增生的標靶治療和化療。經四個週期後,病人的症狀有所改善,腫瘤比以前稍為縮小,腦水腫情況亦得以紓緩。病人現時已展開第八個周期的治療。

雖然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確實甚具挑戰,惟透過各種治療方案多管齊下,仍可延長患者存活期。

原文刊載於HKEJ:多管齊下應付腦癌

Leave a reply
title

蘇炳輝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