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自我檢查】認清三大乳癌症狀 – 硬塊|分泌物|形狀改變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本文教你認清三大乳癌徵兆 - 硬塊、分泌物、形狀改變,並詳細講解乳癌自我檢查和接受乳房檢查時要注意的地方。
了解更多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正電子掃描或 PET-CT Scan,是結合了正電子掃描和電腦掃描的技術。正電子掃描的原理是利用放射同位素,將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的情況影像化。另一方面,電腦掃描利用X光從不同角度收集身體結構的數據,除了可製造高清影像,亦可收集體內的輻射衰減數據,用作構成精確的PET-CT影像。透過結合兩者結果,醫生便可將正電子掃描顯示的放射同位素訊號,對應電腦掃描所顯示的器官或組織位置,得出準確的病變位置和病況。
以下是有關正電子掃描的用途、安全須知、檢查過程、常見問題以及本中心服務的資訊。
正電子電腦掃描能應用於檢查大部份實體腫瘤,例如:
正電子電腦掃描在癌症的應用:
不論是正電子掃描需要注射的放射同位素藥物,抑或電腦掃描的X光,兩者均帶有電離輻射。由於正電子掃描所用的放射同位素半衰期較短,它的輻射會在短時間(約半天)就會衰減到接近零,因而接受正電子掃描的病人所承受的輻射量亦有限。不過,放射同位素藥物亦有可能在極少數情況下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儘管正電子掃描帶有輻射,但病人接受檢查的好處一般大於輻射風險。本中心會在不影響影像質素的情況下使用低輻射劑量掃描,以將病人所吸收的輻射劑量降到最低。
過往的數據顯示,正電子掃描所發放的低劑量輻射並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至於需要重複接受多次正電子掃描、電腦掃描和X光檢查的病人,則有可能增加將來患癌症的風險,此類病人宜與醫生商討檢查安排。
女士如有懷孕或正進行母乳餵哺,應在檢查前告知醫護人員。對於已經懷孕或計劃在短期内懷孕的女士,一般不建議進行正電子電腦掃描檢查。
在檢查時,病人或需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部分病人可能會對顯影劑過敏,大約有1%會出現輕微反應,例如皮膚痕癢、噁心、注射部位感到疼痛、寒冷、有異常熱感。
至於較嚴重的顯影劑過敏徵狀,包括支氣管痙攣和嚴重低血壓等等。嚴重腎衰竭或正在接受腎透析的患者,有機會因造影劑過敏而引起腎源性系統纖維化症。顯影劑過敏嚴重或可導致死亡,但屬罕見個案。如病人的腎功能較差,或需吊鹽水及於檢查後服用補腎藥物,甚至考慮不接受顯影電腦掃描。
完成檢查之後,病人可飲用大量清水,清除體内剩餘的顯影劑。
醫護人員一般會先為病人進行簡單的問診及基本檢查,然後為病人靜脈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藥物注射後,病人會被帶到休息房間等待藥物被身體細胞吸收。休息期間,建議病人盡量放鬆,飲用充足水份及保持身體和暖。掃描前,醫護人員會安排病人去洗手間,然後到掃描室開始檢查,檢查需時約20至60分鐘。整個檢查流程約需兩小時。
在進行PET-CT掃描之前,放射師會先為病人注射放射同位素藥物。其中一種較常使用的放射同位素藥物是氟化去氧葡萄糖(F18-Fluorodeoxyglucose, FDG),其化學性質與葡萄糖非常相近。葡萄糖是身體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由於癌細胞比正常細胞需消耗更多能量,因此會吸收更多葡萄糖。放射同位素藥物旨在模擬葡萄糖在體内被吸收的狀況。若病人體内有癌細胞病變,相對多的放射同位素藥物便會積聚於病變組織。由於聚集於體內的FDG會釋放輻射(伽馬射線),PET的接收器會將偵測到的輻射造成PET影像,因此吸收較多FDG的癌細胞將會更為突顯。此外,如身體出現炎症,患處亦會積聚較多FDG ,PET-CT掃描從而亦可有助精確偵察發生炎症的位置。
如有任何關於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疑問,歡迎透過 WhatsApp聯絡我們。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本文教你認清三大乳癌徵兆 - 硬塊、分泌物、形狀改變,並詳細講解乳癌自我檢查和接受乳房檢查時要注意的地方。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