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F., Champion Tower, 3 Garden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Unit. 1908-09, 19/F, Mira Place Tower A, 132 Nathan Road, Tsim Sha Tsui

紓緩治療等同放棄治療嗎?

在理想的情況下,不少晚期癌症病人都希望留在家中休養,在熟悉的環境下由家人陪伴在側,一方面能緩減治療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與不安,同時亦能以更靈活的照顧模式,應對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和食慾不振等問題。透過全面的家居照顧服務,癌症患者可以得到家居護理照顧丶復康訓練丶心靈關懷及其他實務支援,從而提升生活質素。

 

有別於普通私家看護服務,癌症家居照顧服務更重視以個案為本的服務原則,由紓緩專科醫療團隊定期為每名病人的身心理進行各項個別評估,從而為病人配對最適切的照顧服務。此外,醫護以至社工團隊亦會積極介入,為病人及家屬尋找適合的社區資源,從生活各方面支援病人以至家屬的生理及心理所需。

1. 身──身體關顧

晚期疾病為患者帶來身體不適及痛楚,最常出現如呼吸困難丶水腫丶失眠等。許多人誤以為晚期病患所帶來的痛楚無可避免,但其實通過 紓緩治療服務,例如定時使用止痛藥等,能有效為患者紓緩徵狀不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定時及適量使用止痛藥物,並不會使人上癮(除非曾是濫藥者)或縮短壽命。相反,適切藥物治療能讓病人免受不必要的痛楚。

 

晚期照顧貼士:於居家環境花點心思使患者放鬆心情,如保持環境光線充足丶空氣流通等。亦可陪伴患者進行呼吸運動丶聽音樂丶為患者按摩丶冷敷和熱敷等等。

2. 心──心理照顧

晚期患者與家屬皆承受極大心理壓力,不安丶無助丶害怕,面對種種擔憂卻感到十分無助。透過心理及情緒輔導,我們與患者和照顧者一起面對恐懼、無力感和前路的未知之數。

 

晚期照顧貼士:要瞭解患者心裡的想法,陪伴與細心聆聽是關鍵。家屬可以從面對病情事實和鼓勵對話紓解恐懼,也可以透過一些日常小行動,如請患者幫忙倒一杯水,讓患者為家人付出;鼓勵患者穿喜歡的衣服等,都能保持其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此外,一家人一起回顧舊相冊亦是窩心暖意的舉動,從回憶中舉出事例,肯定病人的一生成就,道謝道愛。

3. 社──社交關顧

由於長期住院或受疾病影響,患者漸漸減少外出,甚至懼怕與朋友見面。透過為患者舉辦社交活動和社交支援,讓患者與家屬一起重拾生活的活力,同時轉移焦慮不安的感覺。

 

晚期照顧貼士:視乎患者的精神狀態,如安排約半小時至45分鐘的小型活動,可先由室內活動開始,如上茶樓丶玩桌遊丶讀報等,保持與外界接觸,過程著重箇中樂趣而非訓練。家屬的參與亦有助締造美好回憶。

4. 靈──靈性關懷

靈性修養是對於追尋生命意義的人生習題,不限於宗教信仰。有的晚期患者或會否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透過心靈對談和輔導,讓患者發掘生命所帶來的意義,重新發現自我。

 

晚期照顧貼士:鼓勵對話的同時,嘗試在對談的過程,一同坦然面對過去的失落和歉疚,與摯愛完成道別丶道謝丶道愛丶道歉的四道人生習題。

常見疑問

  • 什麼是紓緩治療丶寧養服務和安寧照顧?

    晚期照顧泛指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丶寧養服務(Hospice Care)和安寧照顧(End-of-Life Care)等概念,即為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提供徵狀紓緩丶哀傷輔導以至善終服務,服務形式和具體內容或按各家機構理念而有所不同。

  • 晚期照顧與一般治療程序有什麼分別?

    晚期治療除了包括以病為本的專科治療,以人為本的紓緩治療所佔比重亦會隨疾病階段往後而增加。服務形式除了住院服務,亦設日間寧養服務和哀傷輔導等。另外,不論患上任何期數的癌症病人,如希望留在家中休養,可考慮家居上門的護理服務,透過復康訓練丶心靈關懷及其他實務支援,提升生活質素。

  • 晚期患者應如何訂定預設晚期照顧計劃或預設醫療指示?

    預設晚期照顧計劃,或預設醫療指示,是當患者仍能清醒地與家人及醫護人員商討所訂下的意願書,以便日後一旦病情嚴重和失去個人意志後,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接受和拒絕那些維生治療。與家人及醫護人員達到共識後,病人須簽訂及保存預設醫療指示,日後有需要時亦應定期回顧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