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你承受太多的 “肺” ,该关心一下它的健康啦
肺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的肺是由一左一右组合而成的一对锥形器官。每一边的肺又分成几片肺叶,其中左肺有两片,右肺有三片。连接左右肺部和上接鼻腔的气管,就像一棵倒栽的树,底部分叉成为一左一右两条支气管,分别将吸入的空气输往左右两边的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后,再分叉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端是众多的小空泡,称为“气囊”或“肺泡”。
我们吸气时,空气由鼻或口进入身体,再向下经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分输到各肺泡,由肺泡吸取空气中的氧气,经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呼出废气时则反过来,二氧化碳经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最后经鼻或口排出体外。



肺癌成因是什么?
吸烟是公认危害肺部的一种不良习惯,因为烟草内有达数千种化学物质,当中有不少致癌物会从吸烟进入肺部,而烟草的烟雾会引致肺部产生炎症反应,损害肺部组织以及肺的修复能力,并大大提高患肺癌的机会。



虽然吸烟是患上肺癌的其中一种主要因素,不过同样有病例指出即使没有吸烟的习惯的人士,也会有机会患上肺癌,而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因素分别如下:
年龄增长:根据癌症基金会指出,65岁以上长者患上肺癌的比例高于年轻人。
吸入二手烟:二手烟就是被动地吸烟,风险只比吸烟低,不过对人体产生危害不能忽视。
职业空气污染:长期吸入工业用的化学物质抑或油烟例如厨房烹煮、消毒剂、清洁剂、天拿水、油漆等等。
环境空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废气、工厂排出的污染物等等。
居家空气污染:一些老旧建筑材料如石棉便是一级致癌物,如果日久失修而暴露于空气中就会产生空气污染。另外平日烧香、煮食油烟等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



而其中,导致肺癌的头号风险因素,较其他癌症明确得多,这就是:吸烟
1)患者多以烟民为主。
2)愈早开始吸烟,吸烟愈多,风险越大。随着烟民日趋年轻,肺癌患者的年龄也在逐步下降。
3)各种烟制品中,以香烟诱发肺癌的风险最高,但滤嘴、低焦、雪茄等的风险亦远高于不吸烟人士。
4)二手烟的风险虽然远远低于吸烟,但仍然略高于无烟,儿童和孕妇尤其要远离。
肺癌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久咳不愈;咳嗽或深呼吸时,出现胸口隐隐作痛或刺痛;气促;痰中带血;持续肺部感染;胸部或肩膊疼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声线嘶哑;吞咽困难;极度疲劳;指尖圆鼓肿胀;颈部淋巴腺胀大。
不过,上述症状并不只限于肺癌,其他疾病也会有类似症状。一日未经 确诊,均无须过虑。如症状持续超过三星期,就应尽早求医。
肺癌趋势
根据2023年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最新资料,肺癌已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癌症新症当中,有15.9%是肺癌个案,共有5422宗,其中男性有3252宗,女性有2170宗,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1.5比1,大部分患者是50岁以上的人士。



肺癌如何诊断?
虽然除肺癌以外,其他疾病也会有咳嗽、间有咳血、呼吸急促、胸部无故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但是若问题持续,便应立即看医生,千万不要耽搁。吸烟人士特别要正视。
诊断癌症的方法有很多,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癌症、体质和病历。医生会从中选取最适用的方法,通常进行几种检验已足以确诊。
肺癌的初步检验
诊断初步可先看家庭/全科医生。第一项检验可能是拍摄肺部的X光片,或者低剂量电脑扫描(Low-Dose CT)。如果医生发现有异常,便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专科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历和生活习惯,也会请患者提供痰涎样本观察是否有癌细胞。除此之外,也会选用以下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鉴别,当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镜检查(用内窥镜观察气管)和活组织切片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就是用内窥镜目测肺气管内壁,并可抽取切片检查。软管经鼻和口进入气管,无须在身体表面开孔。
患者事前可服用镇静剂作松弛之用,并在喉咙后部喷麻醉剂以便软管较易进入体内,或会同时用药减少唾液分泌以方便观察。一般情况下,整个检查过程不过几分钟。



影像引导肺部活组织检查
此项检查通常在医院进行。患者胸部经局部麻醉后,须屏住呼吸,医生会借助扫描所得的体内影像引导(电脑扫描或超声波扫描),将名为细针的小型手术刀穿过皮肤伸入肺部,抽取细胞样本作病理检查。有时或可在颈部的淋巴结处切片,称为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全程只需几分钟。
肺部或颈部淋巴结切片检查偶尔会引发并发症如气胸,病征包括胸部剧痛及呼吸急促。手术后数小时须暂留院观察,确保身体状况没有问题才可回家。



支气管超声波检查
使用这种方法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被麻醉后,将带有超声波探头的内窥镜软管,即超声支气管镜伸进口腔,沿气管而下。由于探头很小, 能伸进较细的气管以观察肿瘤的大小,以及邻近的淋巴结有否胀大,从而判断纵膈淋巴的分期。
超声支气管镜可利用其前端携带的超声探头探查气管、支气管也就是“树干”、“树枝”远端,精确定位病变组织后,支气管镜前端即会伸出一根细如毫丝的针,抽吸获取病变组织。
超声内镜强大的精确定位功能源于支气管镜前端安装的超声探头。这个超声探头细如毫丝,如一双“透视眼”,不仅发挥“千里眼”功能,而且充当“雷达探测”角色,引导医生“指哪打哪”,得以检查到普通支气管镜无法深入到的病变组织。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