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死亡率可望下降 新药有效延长病人寿命

大肠癌自2013年开始成为本港最常见的癌症,单在2016年共有5,437宗新症,较十年前增加近四成。专家指出,多达两成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扩散,即使未能以手术根治,但透过化疗及标靶药物等治疗,仍能带来理想疗效,有效延长病人的寿命。

临牀肿瘤科专科医生曾伟光表示,随着人口老化、市民寿命愈长,加上不良生活习惯,肠癌个案也有机会愈来愈多,但死亡率则预计会下降,一方面是肠癌筛查计划越趋普及,增加早期发现癌病的机会,另方面则有更多新药可用,带来更高疗效。

事实上,早期及中期大肠癌透过手术、电疗及辅助化疗等处理,有较大的根治机会。不过,仍有近两成个案在确诊时已经属晚期,癌细胞出现扩散转移。

愈来愈多新药可用

曾医生称,晚期大肠癌的根治机会较低,幸而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仍有不少,例如化疗、标靶治疗。医生会视乎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治疗,一线多会使用化疗加标靶药物的合併治疗,即使一线治疗逐渐失效,仍可用二线、叁线甚至四线的合併治疗,甚至使用最新的免疫治疗。

现时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标靶药物,大致分为「抗血管增生标靶药」及「表皮受体生长因子(EGFR)抑制剂」,若癌细胞没有KRAS变异,便可用表皮受体生长因子抑制剂。

曾医生坦言,以往晚期肠癌病人的治疗选择不多,现时则愈来愈多新药可供使用,令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超过叁年,例如叁十多岁的王先生便是一个好例子。

年轻病人治疗可进取

王先生患有结肠癌并已接受过手术切除肿瘤,由于癌细胞有扩散情况,手术后随即开展一线合併治疗。不过,他的病情很快再度恶化,医生遂计划为他使用二线合併治疗。

曾医生指出,起初发现王先生的癌细胞可能适合免疫治疗,惟用药后疗效未如预期,考虑到病人仍然年轻,承受力较高,可以接受更进取的治疗,因此为了取得更佳效果,在使用免疫治疗药物之余,再加入二线化疗及标靶药物,「叁药齐下」终令病情得以控制。即使病情日后再恶化,仍可用第叁或第四线的治疗。

预防大肠癌3件事

现时大肠癌个案每年也有3至4%的增长,曾医生建议市民认识预防大肠癌的叁件事:

1?保持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菜少肉,尤其要减少食用红肉、高脂及腌製肉类。

2?多做运动。

3?接受大肠癌筛查。

他强调,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演变而成,若能在息肉或癌前阶段「切掉,就不会癌变」。

原文刊载于Metro:醫 for Essential 大腸癌死亡率可望下降 新藥有效延長病人壽命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市民壽命愈長,加上不良生活習慣,腸癌個案也有機會愈來愈多,但死亡率則預計會下降,一方面是腸癌篩查計劃越趨普及,增加早期發現癌病的機會,另方面則有更多新藥可用,帶來更高療效。

事實上,早期及中期大腸癌透過手術、電療及輔助化療等處理,有較大的根治機會。不過,仍有近兩成個案在確診時已經屬晚期,癌細胞出現擴散轉移。

愈來愈多新藥可用

曾醫生稱,晚期大腸癌的根治機會較低,幸而可以使用的治療方法仍有不少,例如化療、標靶治療。醫生會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治療,一線多會使用化療加標靶藥物的合併治療,即使一線治療逐漸失效,仍可用二線、三線甚至四線的合併治療,甚至使用最新的免疫治療。

現時用於晚期大腸癌的標靶藥物,大致分為「抗血管增生標靶藥」及「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若癌細胞沒有KRAS變異,便可用表皮受體生長因子抑制劑。

曾醫生坦言,以往晚期腸癌病人的治療選擇不多,現時則愈來愈多新藥可供使用,令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超過三年,例如三十多歲的王先生便是一個好例子。

年輕病人治療可進取

王先生患有結腸癌並已接受過手術切除腫瘤,由於癌細胞有擴散情況,手術後隨即開展一線合併治療。不過,他的病情很快再度惡化,醫生遂計劃為他使用二線合併治療。

曾醫生指出,起初發現王先生的癌細胞可能適合免疫治療,惟用藥後療效未如預期,考慮到病人仍然年輕,承受力較高,可以接受更進取的治療,因此為了取得更佳效果,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之餘,再加入二線化療及標靶藥物,「三藥齊下」終令病情得以控制。即使病情日後再惡化,仍可用第三或第四線的治療。

預防大腸癌3件事

現時大腸癌個案每年也有3至4%的增長,曾醫生建議市民認識預防大腸癌的三件事:

  1. 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多菜少肉,尤其要減少食用紅肉、高脂及醃製肉類。
  2. 多做運動。
  3. 接受大腸癌篩查。

他強調,大腸癌多數由息肉演變而成,若能在息肉或癌前階段「切咗,就唔會變癌」。

原文刊載於Metro:醫 for Essential 大腸癌死亡率可望下降 新藥有效延長病人壽命

Leave a reply

曾伟光医生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