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被埋没的胃癌病征
医疗发展一日千里,显著改善各种癌症的存活率。然而,除医药以外,癌症死亡率背后还有各种因素,能否及早察觉癌症病征,亦是治疗的关键。例如,说到乳癌,大概你会想起乳房出现肿块;说到前列腺癌,或许你会想起小便有烧灼感;至于胃癌,你又会想起什麽病征?
根据香港癌症数据统计中心(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胃癌于2015年本港十大常见致命癌症中排行第六,每年新增接近1200宗新症和大约700宗死亡个案。死亡率之所以一直高企,很大程度因为早期胃癌的病征容易跟一般胃痛或胃炎混淆,错过治疗黄金期。
曾有一名50多岁的中年男士饱受胃痛折磨达一年之久,但因为工作食无定时,加上精神压力大,误以为理所当然,于是在没有医生处方下自行到药房购买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尝试舒缓胃溃疡症状,惟每次停药后病征又再出现,且病情越发严重,直至最近一次身体检查才证实患上第三期胃癌。
幽门螺旋菌、胃溃疡、胃癌息息相关
的确,早期胃癌的病征并不明显,例如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持续隐痛等等,跟一般胃病十分相似,再者,因为都市人出现胃溃疡、胃酸倒流情况普遍,故不少病人都不以为然。若病人错失及早治疗的机会,胃癌有机会急速恶化,由第一期恶化至第三期可能是三个月的改变。随着病情恶化,病征亦会变得较为严重,例如恶心、呕吐、持续难以下咽、粪便中出现黑血,甚至呕血等等。
事实上,胃溃疡与胃癌亦不无关系。幽门螺旋菌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元凶,同时也是诱发胃癌的其中一个原因。根据中文大学医学院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推算,香港有接近6成人口感染幽门螺旋菌,令不少人暴露于胃癌的威胁。若患者能够及早发现感染幽门螺旋菌,可接受抗生素治疗,消除这个胃癌的潜在威胁。
医药进步根治胃癌再无不可能
若病者持续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且每次停止服用胃药后病征复发,建议尽快求医作详细检查,以胃镜配合活组织检查为诊断胃癌的最直接方法。
倘若患者不幸患上胃癌,其实亦无须过分担心。有赖近数十年化疗和立体定向电疗技术日益进步,对于早、中期患者,要把胃癌根治已非不可能的任务。至于末期病人,亦有新一类标靶药物延长寿命。
俗语有云,预防胜于治疗。虽然医学界至今对胃癌的成因仍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惟有不少研究均显示胃癌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假若市民维持均衡饮食,避免进食太多腌制食物,加上每一到两年接受胃镜检查,定能将罹患胃癌风险大大降低。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