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症状全解构】胃癌病征你要知!手掌发黑或属胃癌初期症状

每次用膳过后,总有一股胀痛感涌上胃部,隐约感到胃部正在瑟缩向你求救?如果服用胃药亦无助平息不适感,便要提高警觉,例如留意是否同时出现食欲不振、持续消化不良、大便异状等胃癌症状。除了这些较为人熟悉的病征之外,国际间更曾出现罕见病例,就连手掌发黑亦可能是胃癌初期症状。认识以下胃癌病征,别再以为胃痛只属小儿科!

常见胃癌症状一览

初期 經常胃痛
食慾不振
持續消化不良
小腹感腫脹
中期大便深色或出血
中晚期吞嚥困難、吐出未經消化食物、吐血
較晚期(或擴散至其他器官)疲勞、背痛、體重下降

初期胃癌症状

胃癌的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潜伏期可长达10至20年的时间。目前胃癌的确实成因未明,但有研究证实或与幽门螺旋菌或长期胃溃疡有关,而胃癌初期症状亦与常见的胃溃疡十分相似,例如偶尔有少许胃痛,伴随胃灼热、打嗝、消化不良、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等,患者多于自行服用胃药后无效而求医确诊。若在此阶段及早发现,胃癌治愈率高达80%至90%。

中期胃癌症状

当病情发展至中期,胃部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溃疡情况,导致胃部蠕动减慢,加剧消化不良的问题。若肿瘤生长在胃体及胃大弯,肿瘤表面组织可能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坏死、脱落及出血,继而引致内出血情况,导致大便呈深色或出血。

中晚期胃癌症状

在中晚期胃癌阶段,身体内出血情况有机会因肿瘤入侵胃部血管而变得严重。此阶段的患者除了经常感到恶心和呕吐,亦有可能吐血。若肿瘤已生长至胃上部(近贲门),则会出现胸骨疼痛、食道梗塞、吞咽困难等症状。如肿瘤生长在胃下部(近幽门),食物便无法从胃部进入十二指肠,导致厌食和胃绞痛,患者也有机会吐出未经消化的食物。

较晚期胃癌症状

至于较晚期胃癌则有可能已扩散到背部组织,多数患者会因而感到背痛,还会感到长期精神不振,体重急速下降、虚弱疲倦等等

国际罕见案例:留意手掌发黑或有助及早诊断

正如上述提及,胃癌初期症状与一般胃病症状十分相似,容易令人掉以轻心。近年有专家在印度、中国东南部等地发现部分胃癌患者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噁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前,都曾出现皮肤发黑征状,而且多数伴有厚厚一层如苔藓般的皮肤病变,正式学名为“黑色棘皮症”,又称棘皮症、黑棘皮症或棘皮病。虽然这些案例较为罕有,但或许能为早期胃癌诊断带来新线索,帮助及早筛检出早期胃癌患者。以下是相关个案的详情:

在2014年,印度发布了两宗相关个案。一名43岁的男性农民出现疲劳、发烧、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医生原以为因寄生虫疾病及贫血所致,但针对两种病因的治疗均告无效。医生后来发现男病人在餐后经常出现饱胀及上腹不适,而且手掌发黑并长有如天鹅绒般的增厚皮肤病变。同年,当地一名51岁女性糖尿病患者,亦有相似的上腹部症状,其体重在3个内减轻约6公斤,手掌和背部都有厚重的黑色棘皮症病变。两名患者经胃镜检查后皆确诊患有胃癌。

于2017年,中国东南部亦有一名74岁的男性农民面部、手指、手掌、脚掌和身体多处,均持续出现黑色棘皮症症状达7个月,男病人及后出现胃灼热、饭后感到腹胀等病征,其后确诊患有胃癌。在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后,男病人的皮肤状况略有改善,惟于3个月后死于恶质症(意味病人出现代谢机能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

黑色棘皮症在香港实属罕见,一般而言,糖尿病人有较高机会患上此症。过往亦曾有其他研究指出此类皮肤病变常见于肺部及胃部肿瘤,但到底黑色棘皮症与癌症之间有何关系?目前医学界仍未有确切答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早期胃癌病人存活率高达80%至90%

要防范胃癌,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医生会透过胃镜查看胃部是否有肿瘤组织,并抽取组织进行基因化验,订定合适病人的个人化治疗方案。有近亲曾患胃癌的人士,建议年满40岁后便每年接受胃镜检查。至于普罗大众,虽然现时香港未有胃癌全民普查计划,不过据近年保险业界统计,单在全港的私营医疗机构,一年接受胃镜检查的人数超逾5万人,反映普遍都市人对胃癌的警觉性有所提高。

治疗方法取决于胃癌的期数,亦即肿瘤生长位置的深度。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病人5年内存活率高达80%至90%。临床所见,本港较多胃癌个案确诊于第3期至第4期,当中包括已扩散的癌症个案,由于一、二线化疗在这阶段不太奏效,增加治疗难度。幸而随新一代标靶药物及免疫治疗面世, 晚期胃癌患者在治疗路上亦渐见曙光。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偶尔有少许胃痛,或许不会带来即时的严重健康风险(例如约有60%至70%胃痛患者属俗称“胃焦虑”的功能性胃失调),但无论如何,及早透过检查找出胃痛病因,对症下药,方能摆脱胃痛所带来的困扰,尽情品尝食物的滋味,大快朵颐,享受人生一大乐事。

Leave a reply

邝维基医生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