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癌饮食】美味有营养! 3款营养师推荐高质少渣饮食菜单
肠癌病人需要长期奉行少渣饮食?少渣饮食等于没什么好吃的? 其实肠癌病人的饮食亦可以美味有营养!营养师更于文中分享3款少渣食谱,肠癌病人都可以重拾美食滋味!
了解更多大肠癌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份,包括结肠、直肠和肛门,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大肠黏膜出现异常增生,形成大肠瘜肉,虽然大部分瘜肉是良性,但有部分会慢慢演变成为大肠癌 。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近年的数据显示 ,过去5年香港平均有超过5,000宗新确诊个案,而且数字每年呈上升趋势,成为香港每年新增个案最多的癌症,同时亦是本港癌症杀手第二位,平均每年因大肠癌死亡的人数超过2,000人,而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稍高,比例约为1.4比1 。
有研究显示,早期大肠癌的五年存活率高于九成,而扩散至结肠或直肠的大肠癌会下降至六至七成,已扩散至身体其他器官例如肝脏、肺部等的大肠癌更只有一至两成 ,所以愈早发现大肠癌,治愈机会则愈高。
与其他大部份癌症一样,大肠癌可按肿瘤大小、入侵身体情况、病情进展程度,分为1至4期,但亦有些个案有机会未能分期。详情可参阅癌症分期系统。
以下是大肠癌较常见的症状:
早期的大肠癌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而且以上临床症状亦有机会由其他肠道疾病引起,例如肠道感染、痔疮或肠易激综合症等,所以病人很容易会忽略其严重性,以致当确诊大肠癌时,病情已经发展至晚期,大大减低治愈机会。所以一旦出现以上征状,应立即求医,找出病因作出治疗,切勿因为心存侥幸而延医。
虽然导致大肠癌的确实成因未明,不过大部分大肠癌个案皆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例如:
除了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一些无法改变的家族和个人病史因素,也会大幅增加大肠癌的患病机会,例如:
1. 家族病史
约有5-10%大肠癌个案由家族遗传引起,较常见为「家族性直肠瘜肉综合症」(FAP)及「遗传性非瘜肉大肠直肠癌」(HNPCC)(又称连氏综合症)。
2. 个人病史
曾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均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如曾患有大肠瘜肉,而且瘜肉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则有较高风险患上大肠癌。
虽然家族和个人病史的因素难以预防,但大部分大肠癌个案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莫大关系,所以保持良好的日常习惯,已经可以有助减少患上大肠癌的机会:
根据美国肠胃科医学院、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镜学会联合发出的国际指引 ,建议凡是50岁或以上人士,即使从未出现任何大肠癌症状,都应定期进行筛查,尽早将发现到的大肠瘜肉切除,可显著降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而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更指出,因应大肠癌的年轻化趋势,筛查年龄应由50岁降至45岁 。
如果是有家族或个人病史的风险人士,开始接受大肠癌筛检的年龄也会相对提早,而且检查的频率亦可能会比普通人士更频密,例如:
以上人士有机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便要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他们应该咨询医生意见,及早检查以及增加检查等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大肠癌。
在香港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的建议下,香港卫生署呼吁年满50岁的香港市民,应每1至2年接受大便隐血测试;或每5年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10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有家族病史等高风险人士,应咨询医生的意见,考虑提早开始筛查 。
香港卫生署资助50至75岁、没有明显大肠癌病征的人士,进行大肠癌筛查测试。计划主要提供大便隐血测试,以及大肠镜检查,有兴趣人士可参考以下网页,了解更多有关大肠瘜肉和大肠癌筛查计划的详情:【大肠瘜肉全解构】点解要做大肠癌筛查?认识大肠瘜肉病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之前,患者一般需要接受影像扫描检查,例如正电子电脑扫描(PET-CT)检查,以确定癌症的期数和癌细胞的扩散范围,从而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医生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法的考虑因素包括:年纪、身体状况、癌肿瘤期数、类型、位置、扩散程度等,所以即使是相同期数的病人也有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疑问,一定要向医生查询清楚。
在手术麻醉药力消退后,肠道的蠕动通常会减慢,患者需等待术后2至3天才可啜饮少量开水,再逐步增加饮水量;4至5天后,可听从医护人员的指示,逐渐进食清淡的食物 。
另外,切除癌肿后,有少数患者须接受结肠造口术或回肠造口术,患者需要学习检查、清理和更换造口袋,亦可能因而感到担心和不安,因此家人、朋友和辅导员的帮助和支持也相当重要。
患者完成治疗后,需要定期覆诊以及进行大肠镜检查,以监察癌细胞会否出现复发或扩散情况。早期大肠癌患者接受手术后通常都不需接受化疗。至于一些较晚期的个案,例如第2期至3期结肠癌患者,因为手术后癌细胞留在体内的机会较高,故此建议在手术后再进行化疗,防止复发 。
另外,早期大肠癌的复发机会较低,但有4成大肠癌患者会出现癌细胞扩散情况,演变成继发性肝癌 。虽然因癌细胞扩散造成的癌症均称为晚期,但近年多项医学研究显示,面对晚期或复发的癌症,积极采取治疗的话,治愈率以及五年存活率都有所提高,所以只要患者定时进行检查,和医生保持沟通,面对大肠癌仍有很高机会痊愈。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大肠癌,应该立即求医作详细检查。不过有很多病人与医生会面前,不知道要如何准备及感到非常困惑,其实在见医生前先作充足准备,可以令会面更顺利,亦可以让自己有充份的心理准备。
在进行大肠镜等检查前,必需留意有没有限制事项,例如禁食、饮用大量开水、服用泻药以助排清肠道等等。在预约检查时,医护人员会提醒你注意相关事项,如有任何疑问,应该向医护人员详细查询。
你可以记录相关征状的情况,例如征状维持多久、排便习惯、体重改变等等,甚至是与大肠癌无关的征状也可以记录,譬如压力来源、忧虑情绪、生活上的变化,以及列出正在服用的药物或补充剂等。资料越详细,医生越容易透过你的身体状况了解你的病因。
你可以考虑和家人或朋友陪同前往,有时在检查完成后身体未能立即适应,或与医生会面时需要接受和消化大量信息,有家人或朋友陪伴的话,可以帮助了解和记住相关资讯。
除了可以先记下一些基本问题,例如:
另外也可以根据你的身体情况,预先准备一些你想向医生查询的问题,以免在会面时忘记询问。当然除了你已准备的问题外,在检查期间如有任何疑问,请不要犹豫,立即询问医生。
进行检查时,医生可能会问你一些相关问题,以便更了解你的病况,例如:
预先准备好回答这些问题,除了可以让检查更顺利进行,医生也更容易、直接了解和找出你的病因,安排适当的治疗,而且多出来的时间还可以让你询问你所关注的问题。
如果医生经检查后怀疑你可能患有大肠癌,会为你转介治疗癌症的肿瘤科医生,而大肠癌在诊断、治疗以及术后支援等方面均牵涉不同专科的医生,包括:
由于与医生会面时通常涉及大量内容及资讯,因此做好充分准备,不但有助医生了解你的身体状况,亦可以令你对大肠癌的资讯更加了解,做好准备面对往后的治疗。
抗癌之路绝不容易,癌症病人除了要面对病情和治疗对身体的影响,绝望、彷徨、恐惧等情绪还会像阴霾般挥之不去,令病人心理上有庞大负担。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HKIOC)提供一系列癌症病友支援服务 ,针对病人在治疗的前、中、后期以及疗后会出现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由情绪健康、纾缓治疗副作用、营养饮食等各方面,为癌症病人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务。其中包括有临床心理学家咨询服务、纾缓按摩服务以减轻因治疗所致的痛楚、恶心、便秘等副作用,还有营养饮食咨询服务,大部分大肠癌均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致,病人可以在治疗期间及疗后获得适当的营养资讯,重拾健康的饮食习惯。
服务对象:患肠癌(非造口)之香港居民
地址:香港九龙黄大仙下村龙福楼十四至十五号地下
电话:(852) 2834 6096
传真:(852) 2838 3873
网址:www.stoma.org.hk
电邮:info@stoma.org.hk
服务对象:因大肠癌而有造口之人士
地址:新界屯门青松观路屯门医院特别座一楼社区服务中心
电话:(852) 2468 5528
传真:(852) 2465 8732
服务对象:患有肠癌而没有造口之人士
地址:九龙黄大仙下村龙昌楼地下C翼2-8号黄大仙癌协服务中心
电话:(852) 3656 0700
传真:(852) 3656 0900
肠癌病人需要长期奉行少渣饮食?少渣饮食等于没什么好吃的? 其实肠癌病人的饮食亦可以美味有营养!营养师更于文中分享3款少渣食谱,肠癌病人都可以重拾美食滋味!
了解更多以上内容经由我们的医护团队审阅。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取代医护人员给予阁下之个人建议。
最后审阅日期:2021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