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你承受太多的 “肺” ,该关心一下它的健康啦
解读癌指数癌症病人需要定期检查癌指数,以监察治疗成效。到底什么是癌指数?癌指数200属异常飙高?谁需要接受癌胚抗原检查?癌胚抗原CEA正常值是多少?专科医生为你解答
了解更多肺癌位列香港十大常见癌症第二位,更长据头号癌症杀手。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香港新增的肺癌新症数目超过5000宗,比10年前增加大约24%,死亡个案更接近4000宗。男性除了比女性有较大机会患上肺癌,男性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亦比女性高。
肺癌主要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而非小细胞肺癌占整体肺癌大约85%。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达60%,但由于肺癌的症状并不明显,病征与「伤风咳」或吸烟所引致的气管不适相似,以致过半患者确诊时已届晚期,令存活率偏低。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早期的5年存活率高达63%,但若在病情发展至局部转移时才发现和治疗,5年存活率便降至35%,可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值得庆幸的是,过去十年间,化疗药物、放射治疗、标靶药物和免疫治疗等不同方式的肺癌治疗均迅速发展,不少晚期的肺癌患者仍可透过各种治疗方法提升存活率。
早期肺癌缺乏明显症状,甚至没有任何先兆,大部分肺癌病人有机会因为病情进一步恶化,才出现明显病征。以下是一些患上肺癌后有可能出现的病征:
如果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至其他身体部位,患者或有机会出现以下症状:
当你发现以上怀疑肺癌病征,而病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便应该立即求医,让医生作出详细检查,从而找出病因。
吸烟是目前已知导致肺癌的主因之一,癌症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有90%的肺癌个案都与吸烟有关,有吸烟习惯的人患上肺癌的机会比非烟民高出20倍,平均每10名吸烟人士中,就有1人患上肺癌。大约8成肺癌死亡个案都是因吸烟所致,而这情况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更甚。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觉得吸食电子烟的致癌风险比香烟低,甚至误以为电子烟不会引致肺癌,事实是吸食电子烟一样有机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而且这些吸烟人士更有可能因为电子烟吸食方便,增加吸烟时间及吸食的次数,部份吸烟人士更同时吸食传统香烟,变相增加肺癌风险。
至于非吸烟人士,其实亦不应对肺癌掉以轻心。除吸烟之外,二手烟也是导致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数据显示,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士患上肺癌的机会,比没有吸入二手烟的人士高出两倍有多。
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砷、镍、铬、石棉之下,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另外经常接触煤炭或木材所释出的火焰,以及柴油或焊接金属所产生的烟雾,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如家族有肺癌病史,例如父母、兄弟姊妹等曾经患有肺癌,日后因基因变异而患上肺癌的机会会比平常人高。
研究显示,加工食品、烧烤食物,以及含高饱和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
注意以下事项有助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好方法,不论任何年龄,或者是有一定「烟龄」的人士,只要及早戒烟,就可以显著减少患上肺癌的风险。
透过劝吁身边有吸烟习惯的家人或朋友戒烟,非吸烟者亦可以远离二手烟,同时减低患肺癌的风险。
如果在工作场合需要长时间接触高风险致癌物质,包括石棉、氡气、砷、镍、铬等,便要做足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戴上口罩,有助减少致癌物对肺部的影响。
透过吸收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而减少进食加工精制食品及饱和脂肪,亦能够减低患肺癌的风险。
恒常运动除了可以保持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令肺部更加健康。
病人一旦确诊肺癌,医生会因应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等因素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肺癌主要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整体肺癌的85% ,亦是在香港较常见的肺癌类型。
根据肺癌肿瘤的大小及扩散速度,非小细胞肺癌大致可划分成0至IV期:
由于肺癌的病征难以察觉,因此不少病人确诊时病情已属晚期。对比其他常见癌症例如大肠癌、乳癌、前列腺癌,肺癌的5年存活率偏低。然而,随着医药进步,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已比过往显著提升,根据美国肺脏协会的统计显示,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比5年前提高了13%,达到22.6%。
根据肺癌的种类和期数,5年存活率也有所不同: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X光检查较常用作肺部的常规检查,以观察肺部内部是否存在肿瘤或其他异常物质。不过,过去有研究证实,肺部X光难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因此未必可以彻底检测出肺癌。如医生发现报告有异常,病人或需要接受进一步影像检查以确定病因。
电脑扫描透过X光射线从多角度拍摄身体人体内部影像,再由电脑技术组成立体影像,可以显示肺部的内部状况。
虽然电脑扫描的辐射量比肺部X光高,但根据英国国民健保署(NHS)的数据显示,电脑扫描导致病人日后患癌的机率少于2000份之一,因此对健康影响十分有限。
正电子电脑扫描的过程和电脑扫描相若。相比电脑扫描,正电子电脑扫描对于侦测早期癌细胞病变、评估癌细胞扩散程度等等,有比较准确的结果。
当应用在肺癌检查时,病人需要在将辐射糖剂(FDG)注射至血管中,由于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吸收较多FDG,因此透过扫描影像便可以找出癌细胞的位置。
同位素骨骼扫描可用作检测癌细胞有否转移至骨骼,过程和X光检查相似,但需要注射含有低辐射的同位素,不过辐射量极低,对身体影响有限。
在检查肺癌肿瘤细胞时,医生会为病人在手臂静脉注入同位素,两至三小时后进行扫描。若果肺癌有扩散至骨骼的情况,便会显示在影像上。
透过利用电脑扫描或超声波扫描的影像作引导,医生以小型手术刀插入肺部,抽取患者肺部的异常细胞组织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癌细胞。过程中患者需要局部麻醉,不过整个过程只需数分钟,不会导致过多不适。
支气管镜检查是透过内窥镜检查肺部以及气管内壁,除了可以拍下肺部内部的照片作详细分析之外,亦可同时抽取肺部组织切片进行检查。内窥镜会经由鼻孔和口腔进入肺部,患者可以事先服用镇静剂及麻醉剂,帮助松弛喉部,以减少内窥镜进入时引起的不适。
纵隔镜检查是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以此检查位于肺部和心脏之间的纵隔腔,以及淋巴结、胸腺。病人需要在颈底及胸骨上方开口,然后放入内窥镜,如同时发现病人有淋巴结肿胀,医生可切除淋巴结作进一步化验。
液体活检是一种快速的癌症基因检测方法,能够让医生得知患者的肺癌细胞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判别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标靶治疗,并为患者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因为癌细胞的DNA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中,通过进行血液化验,能够简便地获取肿瘤DNA,判断癌症病人所患的癌症基因类型。
以肺癌检查为例,液体活检可以在癌细胞出现在一些难以抽取组织的器官或部位时派上用场,例如当肺癌扩散至脑部时,就能够以液体活检代替抽取脑部癌细胞作化验。
美国癌症学会表示,如果在肺癌初期确诊并作出适当治疗,能够将死亡风险降低20%,所以进行肺癌筛查可以帮助病人及早发现病情,尽早作出治疗。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指引,如果你是下列高风险人士,便应该每年透过低剂量电脑扫描进行肺癌筛查:
并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肺癌筛查一般以低剂量电脑扫描(Low dose CT scan)的形式进行。电脑扫描可以从多角度拍摄肺部的内部结构,并找出早期肺癌的异常病变或肿瘤。
假如影像结果显示肺部有异常迹象,医生一般会视乎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以其他影像诊断方式作进一步检查,或抽取肺部组织化验,以判断异常情况是否由癌症所致,并判断肿瘤属良性抑或恶性。
由于不少癌症病人在会见医生时都会显得紧张,有机会忘记本来想查询医生的事情,因此在会见医生之前,病人可以花些许时间,初步了解有关肺癌治疗的各种资讯,包括各种治疗方法、治疗所需时间、治疗成效、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等。病人可以将脑海中的疑问写下来,在求诊时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另外,若病人有吸烟习惯,建议在进行治疗前先戒烟,以免肺部组织继续受伤害,削弱治疗成效。
近年医学发展一日千里,肺癌患者除了有更多用药选择,治疗成效亦有所提升。
一般而言,医生会根据不同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肺癌种类、肿瘤的生长速度、位置等,而向患者建议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病人可以主动向医生及医护人员了解有关肺癌治疗的详情,除了治疗成效之外,治疗副作用、费用负担等也应该列入治疗考虑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视乎患者的情况,医生或会单独或合并使用这些治疗方案,以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延长患者存活期:
外科手术是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原理是透过手术直接将肿瘤彻底切除,以减少及阻止癌细胞在体内器官扩散的机会。进行外科切除手术虽有明显成效,但手术过程中因要施打麻醉剂,所以仍有机会出现副作用。另外手术伤口亦会有疼痛、肿胀,并有可能留有疤痕,患者同时亦应留意伤口感染风险,有需要的话,可与医生进行有关手术的详细咨询。
若癌肿瘤体积太大,医生有可能建议患者配合术前化疗或电疗先缩小肿瘤,再进行手术。另有部分患者或需要于手术后接受化疗或电疗,以歼灭剩余癌细胞,减低复发风险。
肺癌切除外科手术主要是针对早期肺癌患者,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肺部的情况,肺癌切除手术对治愈非小细胞肺癌机会较高。不过如癌细胞已扩散,或者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则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扩散速度较快,所以普遍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肺部以外的身体器官,无法以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因此能够以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大多属于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肿瘤切除手术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放射治疗(又称电疗),是透过对癌细胞发放高能量的辐射线,破坏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达到杀死癌细胞的效果。放射治疗在不同的癌症治疗阶段都可应用,有根治肿瘤、辅助治疗、纾缓病情不适等效用。有需要的话,癌症病人可以在外科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清除未能被完全切除的癌细胞,以及减低复发机会;或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前,用电疗将癌肿瘤缩小,令手术成功率更高。
不过,电疗仍有一定限制,例如受照射的皮肤区域会出现发红、干燥、毛发脱落等,同时病人也有机会食欲不振、肺部和食道变得肿胀以及疲倦。
化学治疗是透过抗癌药杀死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可以经由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射至体内,或以口服的方式服用化学治疗药物。化疗药物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同时亦可以和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混合作联合治疗,也可以用作纾缓晚期癌症所带来的不适。
很多病人都会听说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呕吐、腹泻、脱发、疲倦等等,而抗拒接受化疗,不过各种治疗方案都有机会引起不同的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病人在接受化疗之前可以向医生了解清楚有机会出现的副作用和应对方法。
化疗比较常用于扩散速度快的小细胞肺癌,医生会根据肺癌病人的病情、年纪、健康状况、癌症期数等而制定一个或多个化疗周期,每个周期中有数日需要进行化疗,其余日子则可以让身体恢复体力。
常见的肺癌化疗药物可分为铂类化合物、抗代谢药、长春花生物碱以及紫杉醇,而铂金类药物较容易令肺癌病人出现手脚麻痹、刺痛等的副作用,有机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虽然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可能较明显,不过大部分副作用都会在化疗疗程完结后慢慢复原。
其实近年化疗药物不断发展,很多新型化疗药已经可以大为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加上化疗对治疗肺癌的效用明显可见。肺癌病人在进行化疗前,可以向医生了解如何减轻治疗副作用。
标靶治疗是利用靶向药物,针对肿瘤中的基因突变,透过截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或者营养供应,从而令癌细胞无法自主繁殖,并逐渐凋亡。现时亦有一种「抗血管新生治疗」(Anti-angiogenesis)的标靶治疗方案,方式是将癌细胞内的内皮细胞作为标靶,以药物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令血管无法生成,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标靶治疗所造成的副作用较化疗少,对骨髓造血细胞或免疫系统的影响亦较低。
进行标靶治疗前,肺癌病人需要先进行基因测试,找出突变基因或异常细胞,并作出治疗。近年医学界相继发现EGFR、ALK、ROS1、HER2、BRAF等靶点 ,并研发出对应的标靶药物,并有显著功效。
个人化的肺癌治疗方式,是特别针对肺癌病人的癌细胞特征所设计,可以锁定癌变的细胞并作出攻击。随着医学界找出更多靶点,以及研发出更多对应的标靶药物,患者可以根据癌细胞的突变基因、病情、癌肿扩散程度、身体因素等,与医生商讨出最适合的个人化肺癌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重启自身免疫系统,重新辨识并杀死癌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使用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令免疫系统可以重新杀死癌细胞或者令癌细胞不能再扰乱免疫系统中的白血球。
癌细胞的出现是因为肿瘤当中的PD-L1与T细胞受体中的PD-1结合,从而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杀死癌细胞。而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两大方式:
在进行免疫治疗之前,患者可先进行PD-L1蛋白测试,确保身体对免疫治疗有正面反应。
近年免疫治疗应用于不同的癌症治疗当中,肺癌也不例外,并且多数用于晚期肺癌治疗。近年亦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上有明显成效,而且可以透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癌细胞作出攻击,不过仍有一定副作用。
常见的免疫治疗副作用包括咳嗽、出疹、食欲不振、关节痛等,较严重的话亦有机会出现肺炎、肝炎、肠炎或荷尔蒙失调等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健康细胞。
虽然免疫治疗的成效不错,但肺癌病人在接受任何治疗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意见,以及充分了解有可能面对的治疗情况。
有时单一治癌方法未必能起到最显著的肺癌治疗成效,医生会根据肺癌病人的病情、肿瘤的期数、位置等等,再配合各种治疗方案对肿瘤的针对性,能够为患者设计出最适合的联合治疗方案。
以肺癌病人为例,虽然外科手术是根治肺肿瘤的最彻底方法,但有部分病人的肺癌肿瘤太大,或者位于无法透过手术完全切除的位置,便可以在手术前先利用放射治疗或化疗,以缩小癌肿瘤,令其后进行手术时可以使进肿瘤切除得更顺利。又或者肺癌病人可以以免疫治疗配合化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病人有需要的话,可以与医生详细咨询,找出最适合的个人化治疗方案。
即使完成治疗,不少癌症患者仍会不时忧虑癌症复发。肺癌复发的机会取决于肺癌种类、期数、治疗方式等不同因素,而晚期病人的复发风险一般较高。
肺癌的复发个案大多于确诊后5年内发生,在所有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约有三分一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复发,至于III期患者,则有63%机会发生复发。
至于小细胞肺癌,由于扩散速度较快,复发个案一般会于患者完成治疗后1至2年内发生。另外,由于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较非小细胞肺癌快,患者于复发时,癌细胞有可能已经扩散至其他身体器官。
虽然患者在完成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但只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仍可以提升整体存活率。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可留意下列事项,减低肺癌复发风险:
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仍须定期复诊,让医生跟进患者的病情,并密切监测康复进度,如病人有任何不适,可视乎医生专业意见,评估是否有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务求及早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病人应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突然出现不适,例如持续咳嗽、胸口痛、呼吸急促,甚至骨痛、头痛、发烧等 ,并持续一段时间,以确认是否肺癌复发的病征。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因,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仍持续吸烟,会继续对肺部造成伤害,增加肺癌复发机会。同样地,二手烟也是影响肺癌复发的因素,因此戒烟和远离二手烟绝对是减低肺癌复发风险的关键。
完成治疗后,肺癌患者需要一段时间让身体复原,患者应该养成充分休息、定时运动、均衡饮食的习惯,有助提升身体免疫力,减低肺癌复发风险。
确诊肺癌一刻,相信患者除了感到震惊和忧伤之外,还会因为接下来的一连串治疗、费用、生活适应等难关,而感到担忧。
为了让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最适切及全面的支援,香港综合肿瘤中心(HKIOC)及香港港安肿瘤中心(HKAOC)推出「好.在」癌症病人支援计划,为肺癌病人在生理及心理上,提供全面支援。
「好.在」癌症病人支援计划涵盖范围由营养饮食到情绪健康管理、减少治疗期间副作用、术后护理,以至为癌症病人和照顾者而设的工作坊。同时还设有营养咨询服务、临床心理学家支援、癌症教育活动等,务求让肺癌患者在抗癌路上,得到全面的支援。 按此了解更多
对癌症病人而言,医疗费用绝对是一大负担。不少癌症病人误以为所有癌症治疗费用都所费不菲,但其实现时政府和不同的社福机构都有提供癌症药物援助计划,其中包括政府所设的关爱基金及撒马利亚基金,均涵盖了多种癌症治疗药物,为合资格及通过资产审查的肺癌病人提供药物援助。另外,圣雅各福群会亦设立惠泽社区药房,为有需要要的癌症病人提供药物援助,病人可以在社区药房以免费或较低的价钱购买药物。
为了让癌症病人和家属得到适切的支援,政府和坊间都有不同团体和机构,提供经济、药物以至心灵健康等方面的资助和支援服务,担当癌友在抗癌路上的强大后盾,虽然对抗癌症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但各位癌友绝不孤单。
以下是一些支援肺癌和癌症患者的团体和机构:
要预防肺癌,戒烟是十分重要,现时政府及社会机构也有提供戒烟服务 ,为吸烟人士提供戒烟辅导,从今日起,立即戒烟吧!
以下是一些提供戒烟服务的机构:
解读癌指数癌症病人需要定期检查癌指数,以监察治疗成效。到底什么是癌指数?癌指数200属异常飙高?谁需要接受癌胚抗原检查?癌胚抗原CEA正常值是多少?专科医生为你解答
了解更多以上内容經由我們的醫護團隊審閲。
最後審閲日期: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