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癌药存在吗?

上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一种新一代口服TRK抑制剂,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儿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由于药物并不局限于特定癌症类型,所以消息一出,随即在医患界引起哄动,有人把药物冠以「广谱抗癌药」之名,亦有人把药物吹捧成能医各种癌症的神药,当中孰真孰假,较人难以分辨。

「广谱」一词较常用于抗生素,意指能够抵抗多种细菌的药物,对比专门杀灭某一种细菌的窄谱抗生素,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至于是次获批的标靶药物,虽然不限于肿瘤出现的身体部位,但患者仍需先透过次世代测序(NGS)或萤光原位杂交测试(FISH),确认肿瘤带有NTRK基因融合才可用药,并非任何肿瘤都可接受此药物治疗,所以使用「广谱」一词并不严谨。与肺癌中常见的EGFR基因突变类似,NTRK基因融合也是引致癌症的其中一种驱动癌基因,较常见于成人唾液癌和婴儿纤维肉瘤,但在其他实体瘤癌症则较为罕见,以美国的情况为例,估计每年只有2000至3000人患有与NTRK相关的癌症。

事实上,近年发展迅速的免疫治疗亦不局限于癌症种类,例如PD-1类药物并非针对某人体部位,而是针对人体免疫系统上的一个靶点,透过重启患者的免疫系统,帮助白血球重新侦察并消灭癌细胞。免疫治疗的机制理论上适用于每种癌症,目前为止,FDA已经认可PD-1/PD-L1类药物用于治疗晚期肺癌、胃癌等常见癌症,只是治疗成效各异,尚待科研人员找出箇中原因。

过往不论患上哪一种癌症,治疗方案皆以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为主。但近年随着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的生物标记和免疫检查点,标靶和免疫治疗便应运而生。与其用「广谱」形容治癌药物,以「精准」形容现今的癌症治疗反而更加贴切,透过按照癌细胞的特质和基因组合而施用个人化的癌症治疗,更能提升治疗的成效和患者康复的机会。

原文刊载于信报:广谱抗癌药存在吗?

Leave a reply

苏炳辉医生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