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术前化电疗 增根治免造口机会
本港大肠癌个案中约有三成是发生在直肠,即直肠癌。以手术根治直肠癌比大肠其他位置困难,幸好现时的术前化、电疗有机会提升根治的机会。此外更有医生提倡「观察等待疗法」,让部分病人「忍一忍、等一等」,暂缓做切除直肠手术的需要。
外科专科庄凯雯医生指出,当直肠癌肿瘤体积较大时,往往非常接近甚至黏连着附近的器官,例如膀胱、女性的阴道、男性的前列腺等,要完全清除肿瘤而不伤及其他器官并不容易,因此近年会视情况考虑为病人进行术前化、电疗。
「近年有不少研究显示,直肠癌术前化、电疗有机会把肿瘤缩小,从而增加手术根治的机会。」庄医生表示。
新手术经肛门切除
「有大型研究显示,术前化、电疗对直肠癌的治疗帮助很大,例如有部分原本诊断为无法进行手术的病人,经过化、电疗后由于肿瘤缩小,变成可进行手术并且有机会根治。」庄医生说:「当然,术前化、电疗的效果很大程度视乎肿瘤的实际反应。」
她补充表示,现时大部分直肠癌手术都可以微创进行,「最新的还有一种『经肛门直肠系膜全切除手术』(TaTME),是从肛门伸入仪器进行直肠癌切除手术,这手术目前还处于新发展阶段,尚需要更多数据证明它的好处,但在外国已逐渐普及,而本港亦已引入。」
除了根治机会,手术后是否需要「造口」取代肛门,是另一个直肠癌病人会关心的问题。现时的「造口袋」已十分先进,病人佩戴在身上十分紧密稳固,并附有吸味的碳粉,很少有气味渗漏的情况。病人的日常生活不会受很大影响,游水以及一般运动也没有问题。话虽如此,「造口」对于病人而言,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心理及生理创伤,若果可以,病人应尽量避免。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饶家栋医学博士指出,术前化、电疗除了增加根治机会,也有机会因缩小了肿瘤而拉远肿瘤与肛门括约肌的距离,增加重新接驳直肠的机会,无需永久由「造口」取代肛门排便。此外,约有三成病人的肿瘤对化、电疗的效果理想,出现「完全有效」(即癌细胞消失)的反应。癌细胞消失了,病人仍需进行手术吗?
全新「观察等待疗法」
饶医生解释:「我2010年进行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发现,对化、电疗后出现『完全有效』反应的病人,可视乎肠癌对化电疗的反应和肿瘤位置,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直肠切除手术。例如肿瘤对化、电疗后效果超卓而令肿瘤缩小和距离肛门少于5厘米,便会建议病人实行『观察等待疗法』,忍一忍,等一等。然后透过磁力共振、肠镜检查等,定期监察康复进度,一旦发现肠癌『重生』便即安排手术。」
该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约50%的病人的肿瘤「重生」,但「重生」后再做手术仍有90%的病人能根治其肠癌。2011年饶医生发表此研究结果后,陆续有其他外国机构进行相关研究。2017年欧洲最新的医学报告更发现,采取「观察等待疗法」的病人有70%并没有「重生」,而肿瘤「重生」的病人有95%可以借手术根治。这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临床价值;而香港医学界亦相继对合适的病人进行「观察等待疗法」,为治疗肠癌的领域添新选择。
原文刊载于METRO:醫 for Effective 直腸癌術前化電療 增根治免造口機會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