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的悲歌

隨着香港步入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再度陷入人滿之患。事實上,漫長的輪候時間亦發生在公立醫院的癌症患者身上,不少來自中產的患者,原以為公立醫院免費提供所有癌症治療的藥物,寧願冒着耽誤病情的風險苦候,直到後來才知道,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不少癌症新藥仍須自費,令他們大失預算。

曾有一名年輕癌症患者,事業如日方中,既擁有自己的公司和物業,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對子女就讀國際學校,太太則專心相夫教子,可謂是人生勝利組。惟在人生巔峰之時,他確診患有肺癌第四期,工作能力逐漸被癌魔吞噬,公司運作更陷入癱瘓,漫長又驚人的治療費用,頃刻令他耗盡積蓄。

癌症藥物一日千里,本是病人的福音,但不少療效顯著的新藥,仍未被醫管局納入藥物名冊,即使已納入名冊,亦須用者自付。上述這位病人原以為從私家轉到公立醫院後,能夠減輕經濟負擔,但因為他服用的標靶藥屬自費藥物,最終只好賣樓應付昂貴的治療費用,令他面臨負債危機。他既想用盡一切方法延長壽命,陪伴子女成長,又自覺是家庭的負累,終日憂心忡忡,掙扎於應否繼續治療的矛盾之間。

這些令人心酸的中產悲歌,每天也在上演。儘管患者可向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申請資助自費藥物,但入息審查門檻高,中產人士難獲全數資助。曾有患者訴說,寧願早日離世,至少可讓家人獲得保險賠償。

本港的腫瘤治療服務未臻完善,鼓勵大家未雨綢繆,要有周詳的醫療保險或積蓄儲備,即使患上癌症,亦有足夠資源奮力應戰。

原文刊載於都市日報:中產的悲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