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帶菌者需要的一種堅持
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踏入七月出現了第三波的感染爆發,時間剛好是父親節兩個多星期後。父親節適逢政府放鬆了食肆及公眾場所的人數限制,當天很多家庭都到餐廳食飯慶祝,各大商場也人頭湧湧,彷彿新冠疫情已經徹底受控,市民都出來唞唞氣。實情是過去兩個月,每兩三個星期就會出現一兩宗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個案,顯示新冠肺炎病毒並沒有遠離本港,只是隱藏於社區的不明傳播鏈中,當人們的防疫意識開始鬆懈時,疫情便捲土重來,大家又要重過嚴控社交距離的日子。
要長期保持高度的防疫意識的確是相當困難,單是在炎炎夏日整天要戴口罩也不是易事,正如筆者做完一個數小時的長手術,平常第一件做的事是除下外科口罩給自己唞唞氣,但是在這疫情當下,手術後也得堅持罩不離面。



其實很多病人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有一時緊張一時鬆懈的情況。筆者最近看了一位40多歲乙肝帶菌者,他於五年前在家庭醫生安排下驗身,發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後大為緊張,做了一系列包括乙肝病毒載量、超聲波及纖維掃描等全面肝臟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肝臟功能正常,沒有明顯的纖維化,乙肝病毒載量屬於低水平,家庭醫生於是建議他不用服食抗乙肝病毒藥物,但需要每半年進行驗血及超聲波檢查,因為他仍有風險演變成肝癌。
他往後做了三次每半年的篩查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加上工作忙碌,開始掉以輕心,之後就沒有再做檢查了。直至最近一個月他開始感到上腹輕微悶痛,一照超聲波赫然發現了一個八公分大的肝癌,才後悔自己沒有堅持定期檢查。可幸的是腫瘤還沒有入侵血管或擴散,可以接受手術切除,但相對於通過篩查發現少於兩公分的小肝癌,他的預後還是有很大差別,腫瘤復發率明顯提高。



筆者在大學工作時參與一項關於本港乙肝帶菌者患上肝癌的研究,在超過1,300位已經知道為乙肝帶菌者的肝癌病人中,約七成病人並沒有定期做肝癌篩檢,而是待有症狀時才診斷出肝癌,這些病人的中期存活時間只是約一年。另外三成有做定期肝癌篩檢的病人,大部份能早期診斷到肝癌,治療後中期存活時間達到五年以上,徹底根治的機會也大大提高。
近年肝癌病人的存活率得以改善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乙肝帶菌者接受定期篩檢,早期診斷肝癌的比率有所提升。但是像上述病人因鬆懈而忽略定期篩檢的肝癌患者還是有很多,所以筆者對於乙型肝炎帶菌者總要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提醒他們要堅持每半年做肝癌篩檢,就算不幸演變成肝癌也有醫治好的機會。
資料由 HKIOC 提供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