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第四大腫瘤殺手 前列腺癌新症激增17%
中年男士常有小便不順暢的問題,有可能已患上屬於男性第三大癌症的前列腺癌。醫管局最新數據指出,2017年本港前列腺癌新症達2,240宗,較2016年上升17%,並成為男性第四大癌症殺手。臨床腫瘤科醫生鄺維基指出,新症增加可能與大眾認識相關症狀而主動求醫有關,但本港大部份個案至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效果。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男士,一旦發現有小便頻密及不順暢等症狀就應求醫檢查,以及早確診接受治療,有助提升痊癒率。
前列腺癌是本港常見的男性疾病,最常見於50歲以上男士,且患者年齡越大,死亡率會越高。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鄺維基表示,醫學界尚未完全了解前列腺癌的具體成因,但傾向相信與基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雖然歐美發病率比亞洲高,但若亞洲人在西方國家生活,發病率亦會相應提高。他指,本港前列腺癌發病率在亞洲地區排名較前,相信因港人飲食及生活習慣與西方較相近所致。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公佈2017年本港癌症數據,男性十大癌症之中,前列腺癌新症數字達2,240宗,比2016年的1,912宗上升17%,升幅屬十大癌症之中最高,位列男性第三大癌症。前列腺癌死亡個案數亦有上升,由2016年的410宗升至2017年的443宗,超越胃癌成為男性第四大癌症殺手。
本港前列腺癌每年新症數字在近十年間大致保持平穩,對於2017年數字顯著上升,鄺分析指可能與大眾開始關注前列腺癌風險有關,較多病人認識早期病徵而主動求醫,令以往不知自己已患病的患者都獲得確診,病例總數才因此變多。但他認為前列腺癌屬於生長較慢的癌症,由第一期發展至第四期往往需要近十年時間,但現時四分之一前列腺癌患者在最嚴重的第四期才確診,反映患者普遍有延誤求醫的問題。他亦指相較於歐美國家第四期患者比率僅約一成,本港情況並不理想,長遠需要進一步提高大眾對前列腺癌早期症狀的警覺。
早期病徵尿頻小便不順



鄺指,對於第四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及淋巴,增加治療難度及整體死亡率。相反,早期前列腺癌可透過荷爾蒙藥物抑制癌細胞生長,副作用較輕微,痊癒率亦更高。因此,男士應注意自己是否出現相關早期病徵,例如小便頻密及不順暢等。他提醒有關症狀與前列腺肥大相似,但大眾不應掉以輕心,男士年齡達50歲以上或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若有懷疑就應求醫檢查。
原文刊於: 蘋果日報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