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爐」預防癌症?

「打邊爐」是不少港人至愛,不過「打邊爐」時經常進食的加工肉類,例如腸仔、午餐肉等,令不少人關注火鍋致癌的問題,到底港人是否應該收「爐」防癌?癌症患者又能否享受「打邊爐」的樂趣?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加工肉類列入第1組致癌物,與吸煙同屬第1組。以每天吸食一包香煙的煙民為例,60歲的死亡率比從未吸煙人士高出117%,而每天進食50克加工肉類,即相等於一條腸仔或兩塊午餐肉,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雖同樣有可能致癌,但足以證明同組的致癌物,不等於有相同的致癌機率,還須看每天進食的分量。

另外,有指火鍋加熱的過程中,會釋出用於醃製肉類防腐的亞硝酸鹽。的確,假若人體缺乏維他命C,亞硝酸鹽便有機會與胃部的胺類物質化合成致癌物「亞硝胺」,但要長期進食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才有可能增加罹患胃腸道惡性腫瘤、食道癌、胃癌及鼻咽癌的風險。而且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有助抵制亞硝胺的形成。因此進食火鍋時,可多吃番茄、西蘭花或飲用奇異果果汁等,以達致中和作用。

至於癌症病人,一般不需特別戒口,只要多加注意,同樣可進食火鍋。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口腔或食道發炎等副作用,可避免進食辛辣、太酸和過熱的食物。至於較容易溶解的固體食物如冬瓜,則可與湯底一同品嘗,或製成流質狀態以助吞嚥。

只要選擇得宜、平日多做運動及保持均衡飲食,包括攝取足夠營養來對抗頑疾,癌症病人便無須過分擔心,可與親朋好友盡情享受「打邊爐」的樂趣。

原文刊載於:收「爐」預防癌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