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哥罹患肝癌子女回港陪伴 新一代手術可先「養」肝後切除根治

吳孟達近年受病魔纏繞,最近拍攝期間更突然心臟不適,日前病重現正在腫瘤科留醫。好友田啟文透露達哥患的是肝癌,兩個月前已做過手術,進展良好,正準備接受化療,子女亦趕返香港探父親。

腫瘤體積小於5厘米屬早期 五年存活率達七成

肝癌是香港癌症死亡率第三,而在香港的個案中,男性患肝癌數字是女性的四倍。而由於肝臟無痛覺神經細胞,體積小於5厘米的細小肝癌腫瘤甚少會有症狀。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表示,肝癌病人若出現症狀,很多時候已是中晚期,如果出現嚴重的症狀,如出現腹水、劇烈痛楚等,大多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演變成晚期肝癌。

而肝癌治療與腫瘤的大小、數量多少,以及有否擴散至血管或其他器官有關,肝癌腫瘤體積少於2厘米屬於最早期的肝癌,少於5厘米的亦屬於早期。早期肝癌的治癒機會其實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以上,因此潘冬平教授提醒定期接受篩查相當重要。早期肝癌有三個根治性治療,即有機會根治的治療選項,包括肝移植、射頻消融或腫瘤切除,若腫瘤大於5厘米,唯一方法是切除。不過切除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如果肝功能欠佳人士未必能承受切除手術。

新技術先「養」肝後切除

雖然肝臟有再生能力,但如果切剩的肝臟體積不足全肝的三成,醫生一般並不建議做手術。但近年出現了分階段分肝切除術(ALPPS),先將左肝谷大,再切除右肝。方法是先截斷右肝的血液供應,令血流集中至左肝,藉此「養大」左肝。之後再進行手術,以確保病人術後有足夠肝體積維持肝臟功能。

至於晚期肝癌,由於癌細胞已經擴散,難以進行根治性治療,醫生一般會採用系統性治療,即全身的系統性給藥,可分為兩種:一是標靶治療;另一種是免疫治療。標靶治療主要作用在於抑制腫瘤生長,第二代標靶藥約有三至四成機會縮小腫瘤;而免疫治療通過誘發身體的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如要把一個大腫瘤縮小後以手術切除,免疫治療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肝癌復發率高達5成

不過在痊癒後,即使是5厘米以下的腫瘤,肝癌都有機會復發,復發率約有50%。不過肝癌有別於其他癌症,一般是原本的腫瘤擴散了,而很多肝癌復發的病人原先已康復,在復發時生出新的腫瘤,所以肝癌屬於多發性的腫瘤。而新的腫瘤可以再次透過切除、移植或是射頻消融去醫治,肝臟擁再生能力,可承受多於一次的手術。

資料由 HKIOC 提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