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手術──可否保膽取石?

膽石是常見外科疾病,據統計顯示,成年人膽石的發病率約為10%。最常見的膽石症狀是上腹絞痛,但有些病人只是餐後感到上腹輕微脹痛或不舒適,症狀和胃痛很難區分。

無論症狀是否嚴重,對於有症狀的膽石病人,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因為研究顯示這些病人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膽囊發炎、膽管炎或急性胰臟炎的機會高。病從淺中醫,微創膽囊切除手術是膽石標準的治療,在芸芸外科手術中這是比較簡單和安全的手術,但是病人如出現上述併發症則會有生命危險,而且手術會比較複雜困難,開腹手術的機會提高,風險也會增加。

在與膽石病人討論手術治療過程中,筆者最常遇見的問題是:「醫生,可否不要切除膽囊,做保膽取石的手術呢?」作為身體的一個器官,膽囊是有其功能,負責儲存膽汁,當進食後增加脂肪消化能力,病人有這個問題是可以理解。

Pain

保膽取石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醫學文獻上也有保膽取石微創外科手術的報告,在膽壁開切口,然後用內窺鏡清除結石,再把膽壁切口縫合。但是,保膽取石治標不治本。首先,很多研究證實,保膽取石後膽石復發率高,有長期隨訪研究顯示復發率達80%以上。膽囊壁的炎性組織改變、膽固醇代謝失衡、遺傳等引致膽石的因素並未因膽石取出而消失,因而復發率高。再者,目前沒有客觀評定膽囊功能的標準方法,有膽石的膽囊,尤其膽壁已經有慢性發炎病變,功能上已經受損,保膽取石能否真正保存膽囊的功能也是一個疑問。此外,膽石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會增加膽囊癌的風險,因此保膽取石會留有後患。技術上,保膽取石雖然可行,但如果膽壁比較薄,在膽壁開切口再縫合,會增加膽汁滲漏致腹腔感染的風險。

因此,大部份外科醫生相信微創膽囊切除才是膽石的標準治療,既能夠徹底根治膽石病,手術安全性也得到大量研究的肯定。沒有了膽囊,大部份病人消化能力不會受影響,因為肝臟製造的膽汁可通過膽管,輸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小部份病人膽囊切除後,進食油膩食物會較容易肚瀉,但這情況一般只是短暫,隨着腸道慢慢適應大便多會回復正常。醫生會建議膽石病人術後減少進食油膩食物,對於病人長遠健康也有好處,因為膽石高發病率者正是進食過多油膩食物的肥胖人士,而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脂肪肝、糖尿病及很多癌症的罪魁禍首。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