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指數】癌症指數飆高不等於患癌!正確解讀癌胚抗原CEA指數!

到底什麼是癌症指數?癌胚抗原(CEA)怎樣才屬於正常範圍?癌症指數飆升等於患癌嗎?在解讀癌症指數報告時,留意以下這些關鍵字眼和基本概念,助你輕鬆解讀癌症指數的臨床意義。

什麼是癌症指數(腫瘤指數)?

癌指數「癌症指數」是量度體內各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s)」的指標。一般而言,癌症指數測試主要只應用在已確診患癌的病人上,通常每隔數天到數星期抽取3-5毫升血液,監測癌症治療成效。至於沒有癌症病徵的一般人士,醫生不會建議將癌症指數貿然納入常規體檢。

癌症指數高並不代表患癌?

對於一般健康人士,即便癌症指數「飆升」也未必代表罹患癌症。原因是「癌症指數」的高低,是反映血液中含有某類蛋白質的濃度,而這些蛋白質除了由腫瘤釋放,亦會受到其他身體狀況影響,例如懷孕、吸煙、受感染、大腸發炎、肝硬化、胰炎症及腎衰竭等等,都可以令癌症指數上升。因此,一般體檢報告上的「癌症指數」高低,並不能用來斷定是否患有癌症。

「癌症指數」的最主要作用,是為已確診的癌症病人,提供便利的檢查方法,推斷出腫瘤的活躍程度,常用於:

  • 協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
  • 評估治療成效
  • 評估康復進度
  • 監測復發跡象
抽血

癌症指數的局限

癌症指數並無劃一「正常值」。癌症指數的數值高低亦隨病情而變化,而且因人而異。以中晚期大腸癌患者為例,手術後一般會定期接受CEA檢測,但只有約6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表現異常,意味有近4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仍屬「正常」,無法偵測復發風險。

不同化驗所使用的儀器和量度單位亦有出入。解讀報告時需要注意所使用的單位,例如「µg/L」或「ng/mL」,因此。若單看癌症指數的讀數,如「癌症指數20」、「癌症指數200」或「癌症指數2000」,都不足以判斷病情。例如在大腸癌治療中,若病人的癌胚抗原CEA指數超出20µg/L,情況已屬非常嚴重,醫生有理由懷疑腫瘤可能已經轉移。患者應向醫生了解清楚不同讀數的臨床意義,以免自製恐慌。

常見癌症與相關癌症指數

  • 肝癌:甲胎蛋白指數AFP
  • 小細胞肺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 非小細胞肺癌:癌胚抗原CEA
  • 胃癌丶結直腸癌:癌胚抗原CEA指數
  • 卵巢癌:CA125指數丶人類絨促性素HCG、甲胎蛋白AFP指數丶癌胚抗原CEA指數
  • 乳癌:癌抗原CA 15-3、癌胚抗CEA原指數
  • 睪丸癌:人類絨促性素(HCG) 、甲胎蛋白指數(AFP)

由於每類癌細胞所分泌的腫瘤標記或身體對各類腫瘤的反應皆有不同,因此每類癌症都有各自的癌指數參考指標,而癌腫瘤通常釋出不止一種腫瘤標記。醫生會選取「高敏感度」及「高獨特性」的腫瘤標記進行癌指數檢查。「高敏感度」是指當腫瘤仍未惡化或擴散,但濃度已經有所上升的腫瘤標記,有助醫生盡早檢測可疑跡象;至於「高獨特性」,則指腫瘤標記的濃度不受癌症以外的因素影響,確保其他身體狀況或毛病不會左右診斷結果。例如在結直腸癌的檢查中,CEA及CA 19-9都是具「高獨特性」的腫瘤標記,但由於CEA敏感度較高,因而較常被採用。

血液測試

尋求醫生專業意見

癌症指數的種類繁多,各項腫瘤標記的癌症指數都有不同解讀,有些癌症指數甚至可以高達數千以至數萬的數值來表達。解讀報告時,應尋求醫生意見,如有需要,醫生會轉介病人作進一步檢查,例如接受影像診斷或抽取活組織作檢查等。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進行多一項檢測百利而無一害,但始終癌症指數升跌受多項因素影響,亦有可能產生假陽性結果。若對癌症指數數值的意義一知半解,收到檢測報告後憂心忡忡,繼而進行連串不必要的額外檢查,便更加耗費時間、金錢和心神。

對於沒有癌症病徵丶家族病史的一般人士,醫生不會主動建議將癌症指數貿然納入為常規體檢項目。對於一些已有病徵但未確診的人士,應及早求醫,並接受標準癌症診斷檢查,包括影像診斷、內窺鏡等等。

如有任何懷疑症狀,建議先向普通科或家庭醫生求診,讓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再作轉介或進一步檢查。我們中心的影像檢查均需要醫生轉介信,如已取得醫生轉介信, 請將轉介信透過WhatsApp發送至‪(852) 6168 9195‬,我們的醫護人員會根據您轉介信上的内容再作報價,並告知需要準備的事宜。

Leave a reply

蔡添成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