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先兆】分辨嚴重鼻敏感及鼻咽癌|鼻咽癌檢查

春夏交替是繁花盛開的季節,也容易引起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發作,打乞嗤、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均是十分常見。不過,若然這些症狀持續數月甚至惡化,便有需要正視患上其他嚴重疾症的風險,例如慢性鼻竇炎,甚至鼻咽癌。

五類常見鼻咽癌先兆

到底鼻咽癌與鼻敏感、慢性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是否有關聯?明辨常見的鼻咽癌先兆,切勿將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混淆。

一、鼻腔分泌物帶血

不論是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鼻腔分泌物帶血也是十分常見的徵狀,同時亦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早期鼻咽癌先兆。其實只要細心觀察,找出「端倪」並不困難。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另外,如果當鼻涕和分泌物呈又黃又綠,則較大機會代表鼻腔或鼻竇發炎。理論上鼻咽癌亦有可能導致發炎而產生深色分泌物,但此情況於臨床比較少見。

二、經常鼻痛、鼻塞

由於鼻腔分泌物過多引起鼻痛、打乞嗤、鼻塞,在鼻咽癌或是一般上呼吸道疾病均十分常見。

三、突然耳鳴、耳痛

由於鼻咽附近是耳鼻相通的管道,因此鼻咽癌患者可能會感到耳鳴、耳痛,尤其只集中於左右其中一邊。不過,嚴重鼻敏感和鼻竇炎亦有可能引起耳鳴。

四、頸淋巴結漲大

在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之中,只有鼻咽癌會引起此症狀,有機會是因為腫瘤由鼻咽生長至頸部淋巴位置,常見於第二期或以上的局部擴散個案

五、視物出現重影

在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之中,只有鼻咽癌會引起此症狀,也代表敲響了鼻咽癌的紅色警號,腫瘤可能已經生長至接近腦的底部,影響負責控制眼睛活動的神經線,令視力受損,亦有可能出現臉部麻痺、頭顱骨頂部疼痛。此類症狀常見於較嚴重的晚期鼻咽癌個案。

如何分辨嚴重鼻敏感、鼻竇炎及鼻咽癌的先兆?

徵狀鼻咽癌先兆一般上呼吸道疾病
鼻敏感慢性鼻竇炎
鼻腔分泌物‧ 呈淡黃色
‧ 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 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
‧ 可能帶有少量血絲
‧ 濃稠的鼻水分泌,可以是白色、黃色或綠色
‧ 患者通常是一邊鼻竇發炎、因此鼻涕只從一
邊鼻孔流出
鼻痛、鼻塞十分相似‧ 鼻竇位置腫脹
耳鳴、耳痛十分相似
頸淋巴結‧ 漲大‧ 多數不影響
視力‧ 視物出現重影
‧ 可能伴有臉部麻痺、頭頂疼痛
‧ 不影響‧ 視力不影響
‧ 但由於鼻竇位於眼睛及鼻子附近,鼻竇炎患者
可能會感到面頰痛及頭痛,感到疲倦

嚴重鼻敏感會否惡化成為鼻咽癌?

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鼻腔內部炎症,常見的過敏原包括花粉、灰塵、黴菌等等。鼻敏感的症狀與感冒相似,例如打噴嚏、發癢、鼻塞和流鼻涕,嚴重者會同時出現眼癢、流眼水及眼紅的症狀。

鼻敏感的發病頻率因人而異。部分人的症狀只會持續數個月,如每年的春季;亦有人一年四季都出現過敏症狀。嚴重鼻敏感患者的發病情況可以年來計算,睡眠和生活質素都會受到大大影響,而嚴重鼻敏感更有可能惡化至鼻竇炎。不過,到目前為止,並無足夠證據顯示嚴重鼻敏感、鼻竇炎或鼻息肉會直接演變成鼻咽癌。

嚴重鼻敏感患者是否鼻咽癌高危一族?

雖然目前並無充足的醫學權威證據指出鼻敏感會否演變成鼻咽癌,但近年醫學界仍積極研究鼻咽癌與鼻敏感的關聯,得出的結果和說法亦各有不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14年的研究就提倡,鼻敏感患者亦應對鼻咽癌保持警覺。

該研究團隊在當地隨機抽取1799宗確診於2005年至2011年的鼻咽癌個案,以及5397宗對照個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鼻咽癌患者之中,有鼻敏感病史的人佔48.6%,比沒有患癌的對照組高19.4%。研究結果未有明確解釋原因,但也為鼻咽癌防治帶來新的觀點。

我應該接受鼻咽癌檢查嗎?

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有的病人更向醫生「投訴」鼻咽癌先兆實在太難捉摸,有時「掩飾」得像鼻敏感,有時令人誤以為是天氣乾燥導致「呻」出鼻血。如持續發現懷疑病徵,例如鼻腔分泌物帶血,特別是有鼻咽癌家族病史者,建議及早接受檢查,找出病因。

鼻咽癌檢查有甚麼方法?

鼻咽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

  • 鼻咽鏡(內窺鏡)-可同時抽取少量活組織化驗,診斷是否有鼻咽癌病變;
  • 磁力共振掃瞄(MRI)-可檢查扁桃腺、舌底或淋巴結等鼻咽腫瘤容易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
  • 正電子掃描(PET-CT)-偵測鼻咽有否早期癌細胞病變,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度。

抽血能否檢驗出鼻咽癌?

除了常規鼻咽癌檢查,近年面世的 EBV-DNA 非入侵性血液測試篩查,能夠在未發現任何鼻咽癌病徵之前,檢測患上鼻咽癌的風險,並可於數天內取得測試結果。

不過 EBV-DNA 血液測試誤差率高,因此並不是常規的鼻咽癌檢查程序。在所有驗出屬「高癌症指數」的人群之中,只有約10%最終患上鼻咽癌。相反,如果驗出「低癌症指數」,有超過90%個案最終都不會患上鼻咽癌,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患癌風險,但對於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士來說,可以暫且放下心頭大石,但一般的普羅大眾則沒有必要接受此項篩查。

為何及早接受鼻咽癌檢查如此重要?

早期鼻咽癌(第1期至第2期)的治癒率可高達90%,第3期治癒率約為至70%,如發現於第4期(包括已擴散的晚期個案),治癒率則會下降至50%至60%。因此若持續發現懷疑病徵,便應及早求醫接受鼻咽癌檢查,及早揪出癌症和接受治療。

早期鼻咽癌的標準治療以7星期電療為主,再輔以2個月化療,便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經治療後的局部復發率僅約為10%。因此,及早發現,是對付鼻咽癌至為關鍵的一步。

臨床所見,過半數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屬較遲發現的個案。若大眾的防癌意識能有所提高,無疑是醫者樂見的事。及早檢查,亦可免卻病人心理上憂慮與不安,不必受似是而非的症狀影響,食不知味,坐立不安。

如您對鼻咽癌檢查及治療有任何疑問,歡迎透過WhatsApp聯絡我們,由專家為您解答。

Leave a reply

曾偉光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