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不絕望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胰臟癌雖不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但死亡率卻長期高踞第一名。相比其他癌症,例如大腸癌約有60%或乳癌高達80-90%的五年存活率,早期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僅有15%,到晚期時更只剩下大約1%。2015年香港有766名病人確診患上胰臟癌,同年便有691名病人因此病離世,死亡率高之外,死亡數字亦由2005年的394宗大幅上升超過75%,情況令人關注。

胰臟癌之所以成爲「癌中之王」,皆因其病徵不容易察覺,早期徵狀例如持續上腹痛、作嘔、體重下降等。胰臟癌的徵狀容易與腸胃問題混淆,即使腫瘤長大至壓迫胃部後方的脊椎神經,患者也有機會誤以爲普通背痛,錯失治療黃金期。亦有部分患者因爲腫瘤位於胰臟頭部,有機會擠壓膽管造成阻塞,令膽汁無法經膽管輸送至腸道,繼而出現較明顯的黃疸病徵。

早期胰臟癌治療以手術爲主,輔以化療減低復發風險。至於中期胰臟癌個案則視乎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這類病人多會在手術和化療以外再加上電療,以取得較佳治療效果。

最近有一位40多歲的男士確診中期胰臟癌,經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腫瘤非常接近靜脈血管,即使透過影像觀測,外科醫生亦難以確定是否能夠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權衡風險利弊後,決定先為患者施行電療和化療,嘗試將腫瘤縮小。現時,患者的腫瘤已遠離靜脈血管,經重新評估後正等待外科醫生為他進行手術。

由於胰臟鄰近其它重要器官和主要血管,手術存在一定複雜性,死亡風險亦有約1至2%。事實上,不少中期胰臟癌個案起初都無法透過手術處理,但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仍可透過混合電療和化療,先將腫瘤縮小,提升手術治療的可能性,並增加病人存活的機會。因此,即使面對癌症之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胰臟癌,患者亦無須絕望,透過電療、化療和手術多管齊下,患者仍有生存希望。

原文刊載於HKEJ:胰臟癌不絕望

Leave a reply

蘇炳輝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