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患者心事有誰知 承受過多壓力或礙病情
乳癌這個病,不但可以摧毀健康奪人性命,更可衍生出其他問題,例如醫療開支引發的經濟壓力,或外貌改變帶來的困擾,甚至出現因擔心復發而起的憂心,令病人無法專心治病,有時更可能影響病情的控制。
39歲的Elinda,是一名老師,兩年前確診患上第3期HER2型乳癌。大病來襲固然令她惶恐不已,幸好她很快便收拾心情,辭職並開展治療。與很多病人一樣,她先在私家醫院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再在公立醫院進行餘下的治療,包括輔助化療、電療、標靶治療及賀爾蒙治療等。
治療費用超預期成負擔
Elinda以為公立醫院的費用有限,卻不知部分藥物不在資助行列:「無諗過標靶治療咁貴,一年藥費要三十幾萬,要自己俾。」病後她沒有收入,加上數年前向銀行貸款進修仍需還款,支出超預期。
為了節省開支,她與丈夫及子女由租住單位,改為搬到奶奶家中暫居,但相見好同住難,生活上多有摩擦,加上藥費帶來的經濟壓力,又要承受治療的不適,令她覺得十分無助,甚至想過停止治療。
以當時Elinda的資產及家庭狀況,若要申請藥物資助,便只有申請破產。「但我接受不到自己要破產,更擔心唔知學校點睇我啲小朋友。」經過醫生及家人開解及輔導後,她決定申請破產,然後在醫務社工協助下取得資助接受治療。
壓力處理不當可影響病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指出,乳癌患者很多時因為治療以外的問題而影響到治療。由於病人要應付龐大的醫療開支,因而衍生其他問題,令病人難以專心接受治療。倘若相關情況處理不當,更有可能影響病情的控制。
她指現時治療癌症的新療法及藥物日新月異,病人往往要負擔較高昂的藥費,故需要提早作準備,才能夠負擔得來。
除了經濟問題外,身體外貌的改變也可能令病人困擾。黃醫生解釋,切除作為女性性徵的乳房令患者承受很大的衝擊:「有病人坦言沖涼時見無咗乳房好唔開心,覺得自己唔似女人。」而她們很多時也有多重身份,既是太太,又是孩子的媽媽,亦是新抱和老師,屬於社交活躍分子,因此外觀對她們很重要。
家人支持減少情緒困擾
她亦見過一些乳癌患者可能「見過鬼怕黑」,於是經常檢查自己的身體,一有發現便擔心是癌症復發;亦有些病人覺得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以減低復發,例如飲食更謹慎,又會看更多資料,但當資訊內容有矛盾時,便會帶來壓力及焦慮。部分人更因情緒病問題,而需要暫停減低復發機會的賀爾蒙治療。
面對這些情況,黃醫生表示,伴侶及家人的體諒和支持對病人十分重要,有助她們面對治療的種種挑戰,而病人若有困難或疑問則可向主診醫生或專業人士求助。黃醫生強調乳癌患者康復後與正常人無異,所以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便是最佳的預防措施。
原文刊載於HKET:乳癌患者心事有誰知 承受過多壓力或礙病情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