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環花園道3號冠君大廈4樓全層
  •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A座1908-09室

胃癌概況

胃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2018年香港新增的胃癌新症數目超過1,200宗,是本港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症,同時因胃癌死亡個案有逾680宗,為本港癌症殺手第六位 。男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女性,患者以50歳以上的中年人較多,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68至70歳。

胃位於上腹肋骨的下方,上接食道,下連十二指腸,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貯存和消化食物。若胃部內的胃壁細胞失控增生,便會形成胃癌,癌細胞除了侵害胃部内壁,更會往外逐層入侵,由最內層的黏膜層,穿破胃壁長至最外層的漿膜層。胃癌可影響胃的任何部位,普遍來說,胃癌多在胃的主要部分,即胃體中形成 。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經指出,全球半數的胃癌個案在東亞國家出現,尤其是中國 ,相信與飲食習慣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本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個案也相當普遍,若平日持續有類似胃痛的症狀,便應諮詢醫生意見及進行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胃癌常見症狀

早期胃癌缺乏明顯症狀,因此較難被發現。一般而言,胃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 消化不良或胃灼熱
  • 腹部疼痛或不適
  • 進食後胃脹
  • 噁心和嘔吐,特別是進食後不久嘔吐固體食物
  • 腹瀉或便秘
  • 食慾不振

 

晚期胃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 體重無故下降
  • 虛弱和疲勞
  • 吐血和便血

 

胃癌的病徵與胃病、胃炎相似,容易令人混淆。即使出現以上病徵,亦未必一定是患上胃癌。不過,倘若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症狀,便應該立即求醫,進行詳細檢查。

胃癌成因

導致胃癌的確切病因仍然未明,但相信與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有關。幽門螺旋菌是唯一能存活於胃酸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幽門螺旋菌能誘發胃酸分泌,損害胃壁,引致消化性潰瘍。然而,並非每個感染幽門螺旋菌的人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

另一個可能出現的癌前變化是胃黏膜腸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在這種情況下,食道黏膜有可能出現一種「化生」的情況,亦即食道黏膜會慢慢演變成本應在腸道內才存在的腺性黏膜,而食道黏膜的細胞有機會持續惡化,繼而演變成癌細胞。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患者一般同時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亦有密切的關係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幽門螺旋菌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曾進行研究,發現全球有44億人感染幽門螺旋菌,亞洲(包括香港)的幽門螺旋菌流行率達55%,即有逾半人口感染。

胃癌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未必是引致胃癌的直接原因,部分人即使同時有多個風險因素,也不會患癌,但過去不少研究顯示,以下因素有可能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

  • 55歲以上

患癌風險一般隨年齡增加,而胃癌患者多為55歲以上人士。

  • 男性

男性患上胃癌機會是女性的兩倍,同時死亡率亦較高。

  • 超重或肥胖

過重會增加男性患胃癌的風險,而目前尚未明確得知肥胖是否會增加女性患胃癌的風險。

  • 經常進食燻製或醃製的食品

燻製或醃製食物經過胃的消化作用,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胺,加上當中的高鹽成分有可能損害胃壁並導致細胞病變,逐步演變成胃癌。

  •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會引起胃部炎症和潰瘍,也被認為是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可透過幽門螺桿菌檢測診斷有否感染, 如確診感染,可服用抗生素治療。

  • 家族中有遺傳性癌症的病史

如直系親屬曾患胃癌或食道癌,患上胃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 曾進行非癌性疾病的胃部手術

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的人士,鹼性膽汁和胰汁可能會反流,因而增加癌變風險,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胃癌診斷方法

早期胃癌缺乏明顯症狀,甚至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因此不少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若果有任何症狀或懷疑患上胃癌,應前往求醫 。一般來說,經普通科醫生初步診斷後,醫生會安排病人進行血液檢查(包括幽門螺桿菌檢查)、驗大便、X光檢查等。如有異常,個案會轉介專科醫生跟進 ,並接受以下檢查或測試 :

  1.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上消化道內視鏡也稱為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

接受檢查前病人多數會先服用鎮靜藥物。醫生之後會將內視鏡(一根細而柔軟並有光的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錄機),由口部進入穿過病人喉嚨直入體內,醫生可以透過鏡頭觀察到病人的食道、胃和小腸內部狀況。若偵測到異常組織,可直接使用儀器通過內視鏡取出少量樣本,並透過病理化驗去確認樣本是否存在癌細胞。

 

  1. 影像診斷檢查

透過影像檢查,可檢視胃部内部有否存在腫瘤或其他異常情況。部分影像檢查方法可顯示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及出現擴散的區域,從而協助醫生制定對應治療方案。適用於胃癌診斷的影像檢查包括:

  • 上腸胃道攝影檢查(Upper GI series

利用X光檢查食道、胃和小腸內壁。與胃鏡檢查相比,雖然這種檢查的侵入性較低,但較容易錯過部分異常區域,且醫生在過程中無法進行活檢,因此較少使用此檢查方法。

進行檢查之前,醫護人員會指導病人喝下鋇劑。鋇會覆蓋食道、胃和小腸的內層,由於X光無法穿過鋇塗層,因此拍攝X光時,影像可以勾勒出器官內壁的任何異常區域。

  • 超聲波內視檢查(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超聲波內視檢查通常用於檢查癌細胞有否擴散到胃壁、附近區域或附近淋巴結。

醫生會利用一個搭配超聲波探頭的內視鏡,從喉嚨將內視鏡向下伸進胃部,探頭會放在腫瘤所在的胃壁上,發出聲波,並會探測反彈的迴聲,將其轉換為圖像,醫生會透過得出的圖像檢查胃壁、附近淋巴結及其他組織的結構。

  •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胃部情況,並且通常可以確認腫瘤位置。

  • 正電子電腦掃描(PET scan

正電子電腦掃描的過程和電腦掃描相若。相比電腦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對於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評估癌細胞擴散程度等等,有比較準確的結果。當應用在胃癌檢查時,病人需要在將輻射糖劑(FDG)注射至血管中,由於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吸收較多FDG,因此透過掃描影像便可以找出癌細胞的位置。

 

  1. 活組織切片檢查

胃癌活組織切片檢查通常在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中進行。如果醫生在內視鏡檢查期間發現胃壁有異常,會通過內視鏡進行活檢。一些胃癌腫瘤有可能生長在胃壁深處,醫生或較難透過標準內視鏡檢查進行活檢。若醫生懷疑腫瘤潛藏在較深入的位置,或會考慮使用內視鏡超聲檢查,將幼細的空心針引導到胃壁中,以獲取活檢樣本。活組織切片樣本被送到實驗室後,實驗室人員會在顯微鏡下觀察樣本中是否存在癌細胞。

胃癌期數及存活率

 

一般而言,本港醫院普遍使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第七版(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的TNM分期系統,以數字0至4期區分,期數愈大,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與其他大部份癌症一樣,醫生通常會透過各種診斷成像檢測及活組織切片,按腫瘤的大小和數量(Tumor, T)、有否擴散至鄰近淋巴結的程度(Node, N)及擴散程度(Metastasis, M)為癌症分期,以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法。詳情可參閱 

存活率可以有助了解在相同時間段下(通常為五年),被診斷出患有相同類型並於相同分期的人與總人口的生存率的百分比。 五年存活率可以幫助了解治療成功的可能性及比較治療的效果。

以下是胃癌的五年存活率:

SEER 分期五年相對存活率
未擴散腫瘤70%
擴散至附近淋巴結32%
遠程擴散6%
整體32%

胃癌的治療方法

癌症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腫瘤的大小和數目、腫瘤位置及擴散程度等因素 。醫生亦會為不同患者設計全面而個人化的癌症治療策略。至於胃癌治療則一般以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對於早期的胃癌患者,如情況許可,醫生一般會以手術為治療首選,有需要時輔以一種或多種治療方法,組成全面的癌症治療方案,以加強療效,同時降低復發和擴散的風險 。

 

  1. 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一般會切除腫瘤和周圍的一些健康組織,手術類型則取決於癌變的階段。

對於極早期癌症,醫生會採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即透過內視鏡切除腫瘤。早期胃癌,即腫瘤仍局限在胃部內時,手術切除包括部分胃部和附近淋巴結,外科醫生會將胃的其餘部分連接到食道或小腸。若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胃外壁,外科醫生會選擇進行全胃切除手術,即切除整個胃部,而外科醫生會將原本連接著胃部的食道,接駁到小腸上。

胃切除手術是一項重大手術,患者在手術後有可能會出現後遺症,例如傾倒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患者有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和進食後頭暈等症狀。

 

  1.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透過對癌細胞發放高能量的輻射線,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達到殺死癌細胞的效果。在開始放射治療之前,醫學物理學家會進行仔細測試,包括配合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結果,設計出詳盡的電療計劃,以確定放射線劑量合適和角度正確。

放射治療在不同的癌症治療階段都可應用,有根治腫瘤、輔助治療、紓緩病情不適等效用。有需要的話,癌症病人可以在外科手術後進行放射治療,清除未能被完全切除的癌細胞,以及減低復發機會;或在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前,用電療將癌腫瘤縮小,令手術成功率更高。對於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癌症,放射治療亦可幫助減慢腫瘤生長並緩解疼痛、出血等症狀。

 

為減低輻射線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胃癌電療大多會採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或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技術,從多個角度對準癌細胞,令輻射能夠集中在癌細胞上,避免照射到健康組織,從而減少治療副作用。

放射治療副作用包括疲勞、輕度皮膚反應、腸胃不適等。患者可向醫生查詢舒緩各種副作用的方法。

 

  1.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透過抗癌藥殺死癌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可以經由靜脈注射的方式,將藥物注射至體內,或以口服的方式服用化學治療藥物。這些藥物進入血流後,會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可有效應對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

化療可於胃癌手術前使用,令腫瘤縮小,提升手術的成功機會。部分患者亦需要於手術後進行化療,以減少復發機會。若胃癌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或病人因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手術,化療將可用作主要的治療方法,也可用來紓緩晚期癌症所帶來的不適。

化療的副作用取決於藥物的類型、劑量以及治療的時間長短,這些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食慾不振、脫髮、白血球低下導致感染機會增加、血小板減少導致容易出血或瘀傷、缺乏紅血球而引致疲勞和呼吸急促等。大部分副作用通常會在化療療程完結後慢慢復原;其實近年化療藥物不斷發展,很多新型化療藥已經可以大為減少治療的副作用,加上化療對治療胃癌的效用明顯可見。胃癌病人在進行化療前,可以向醫生了解如何減輕治療副作用。

 

  1.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現時僅適用於胃癌轉移患者。研究發現,針對HER2生長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陽性的轉移性胃癌患者,若在化療時合併標靶藥物「Trastuzumab」,除了有效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期,亦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由於治療只適用於HER2生長因子陽性的轉移性胃癌,因此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HER2受體測試,以判別患者是否適合此治療方法。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發冷、疲倦虛弱、噁心嘔吐、咳嗽、腹瀉及頭痛等,與化療相似,但一般較溫和。另外,HER2生長因子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患者或胃食管交界(GEJ)腺癌患者在接受過Trastuzumab之後,亦可接受Trastuzumab Deruxtecan治療。

治療胃癌的另一種標靶藥物為「Ramucirumab」,原理透過阻止血管生成以「餓死」腫瘤。若胃癌病人進行一線化療後無效,醫生或會考慮此標靶藥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1.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PD-1抑制劑「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均能用於治療有高PD-L1表達的晚期胃癌病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疲倦或虛弱、噁心、皮疹、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痛、氣促及便秘及腹瀉等。至於一些嚴重但較少出現的副作用,則包括輸注反應及自體免疫性反應等。

胃癌治療後跟進

  1. 手術後的護理

病人完成胃部切除手術後,須注意出血或血栓的風險。病人或須於手術完成後頭幾天服用止痛藥,一般亦會額外採用硬膜外麻醉,減輕術後痛楚。

在術後初期,患者或需禁食,並經靜脈攝取養分,確保胃與食道及小腸的接口復原良好。待情況穩定後,大約在術後數天,病人便可以開始逐漸進食清淡的食物。

切除胃部後,患者一般需要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如胃部變小,食物進入小腸的時間會比以前快,因此患者容易出現飽肚感,亦會更快感到肚餓。頭數個月患者或會感到噁心、胃灼熱,又或出現腹痛、腹瀉,甚至末端神經發麻或貧血等情況。患者宜少食多餐、多進食高熱量及高蛋白質的食物;餐前一小時和餐後半小時避免飲用流質飲食,增加胃部的進食空間。此外,部分患者在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後,較難攝取充足維他命B12,增加貧血風險,或有需要定期注射補充劑。

手術後,患者應按醫護人員的指示開始復康運動,,如進行深呼吸咳嗽運動,可有助減低肺炎、胸部感染、尿滯留及靜脈血栓的機會,有助身體復原。同時,多運動亦可以增強肌肉,減輕消化道的負擔。

如胃癌病人遇上任何飲食或營養問題,應向醫生查詢,有需要時可轉介註冊營養師跟進。

 

  1. 療後跟進

完成治療後,醫生仍會密切監測病人的情況,一般會建議在首數年,每隔三至六個月進行一次跟進覆診,之後再逐步減低覆診頻率。主診醫生為病人制定復康護理計劃,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其他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再次求診,讓病人清晰掌握往後的復康過程,加強病人於康復後走出癌症陰霾的信心。

相關文章

以上内容經由我們的醫護團隊審閲。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最後審閲日期:2021年7月11日

 

  1. Stomach Cancer.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tomach-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2438. Accessed 18 May 2021.
  2. 香港十大癌症.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topten.html. Accessed 18 May 2021.
  3.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Signs. Cancer.Net.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stomach-cancer/symptoms-and-signs. Accessed 18 May 2021.
  4. CUHK Announces World’s First Meta-analysis on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UHK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Relations Office. https://www.cpr.cuhk.edu.hk/en/press/cuhk-announces-worlds-first-meta-analysis-on-prevalence-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 Accessed 20 May 2021.
  5. Causes of Stomach Cancer: How Do You Get Stomach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what-causes.html. Accessed 20 May 2021.
  6. Stomach Cancer – Risk Factors. Cancer.Net.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stomach-cancer/risk-factors. Accessed 20 May 2021.
  7. 認識癌症 – 胃癌. Hong Kong Cancer Fund. https://www.cance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18/09/Stomach-Cancer-June18CC.pdf. Accessed 20 May 2021.
  8. Stomach Cancer (Gastric Adenocarcinoma). Healthlin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gastric-cancer. Accessed 20 May 2021.
  9. Tests for Stomach Cancer: Diagnosis of Stomach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how-diagnosed.html. Accessed 20 May 2021.
  10. Stomach (Gastric) Cancer Survival Rate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urvival-rates.html. Accessed 20 May 2021.
  11. Stomach Cancer – Types of Treatment. Net.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stomach-cancer/types-treatment. Accessed 21 May 2021.
  12. Stomach Cancer Radiation & Possible Side Effect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treating/radiation-therapy.html. Accessed 21 May 2021.
  13. Stomach (Gastric) Cancer & Chemotherapy Drug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treating/chemotherapy.html. Accessed 21 May 2021.
  14. Immunotherapy for Stomach (Gastric)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treating/immunotherapy.html. Accessed 21 Ma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