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腫瘤臨床交流基地在深成立
第七屆海峽兩岸腫瘤防治交流大會、2018年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年會暨肝膽腫瘤國際論壇27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開幕。來自美國、日本以及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腫瘤專家學者及腫瘤科技工作者近500人參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香港腫瘤臨床交流基地”也于當天成立。據透露,基地將設立在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並于近期舉行揭牌儀式。
優勢共享 提升腫瘤防治水平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CEO何翠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內地與香港在腫瘤臨床交流方面可往三個方向努力,一是病人會診方面可加強遠程合作;其次,腫瘤治療側重綜合治療,在醫生培訓之余,兩地可啟動前線醫護人員培訓計劃;第三,兩地在新藥研发方面也大有作為。何翠貞指出,香港新藥入境較內地更快,盡管國家新藥審批注冊加快,但香港比內地領先近2年的距離,為此也有不少內地患者前往香港治療腫瘤。據何翠貞透露,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成立三年多來,接診的病人中內地患者佔了四成。
何翠貞認為,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相繼開通,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越來越緊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香港腫瘤臨床交流基地在深圳成立,可以集合內地市場優勢及香港國際交流經驗優勢進行優勢共享,在學術交流、人才管理交流、病人會診等方面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兩地腫瘤防治水平。
海峽兩岸四地專家共商肝膽腫瘤防治
第七屆海峽兩岸腫瘤防治交流大會也是慶祝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建院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會議以“擴大交流、融合发展、共築新時代腫瘤防治之路”為主題,以常見惡性腫瘤防治現狀為基礎,在腫瘤流行病學、影像學進展、化療及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消融治療、中醫藥學、病理學及IT等領域,探討和交流目前防治工作及基礎研究的創新成果與進展、发展瓶頸與困難。
大會執行主席、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吳健雄教授介紹稱,中國是肝癌大國,隨著丙肝发病率的上升,肝癌发病率也有上升趨勢,每年新发肝膽腫瘤病例74.83萬例。吳健雄說,今年大會特別增加了肝膽腫瘤國際論壇,借助互聯網+、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AI)、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展望肝癌等常見腫瘤防治的突破與願景,希望在會議中建立肝膽多學科、多領域交流平台,同時提出可供參考的肝膽腫瘤防治发展路線圖。
原文刊載於HKCD:香港腫瘤臨床交流基地在深成立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