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神經內分泌瘤
有位30多歲的女士,因上腹悶痛了兩個多月,超聲波檢查後赫然發現胰臟長了一個接近10公分的腫瘤,電腦掃描及正電子掃描更顯示有惡性腫瘤的訊號,病理報告顯示是神經內分泌瘤。
了解更多
不少市民都會將癌症診斷(Diagnosis)與癌症篩查(Screening)歸納為癌症檢查,但其實兩者大有不同。簡單而言,癌症診斷指一些已發現懷疑症狀的人士,透過不同診斷方法,如驗血、驗尿、影像診斷、活組織抽檢等,分辨症狀是否由癌症所引致;癌症篩查則泛指未出現任何癌症症狀的人士,透過定期身體檢查,偵測身體有否出現病變徵兆。
癌症診斷 | 癌症篩查 | |
適合人士 | 懷疑出現癌症症狀的人士 | 未出現任何癌症症狀的人士 |
目的 |
如市民發現懷疑症狀,建議先向您的家庭醫生或普通科醫生求診,醫生一般會先查詢您的個人及家族病史,了解您的症狀,並進行簡單臨床檢查,再決定是否需要轉介作進一步診斷檢查。
本中心提供多項癌症診斷服務。如您已經取得醫生轉介信,請將轉介信透過WhatsApp發送至(852) 6168 9195,我們的醫護人員會根據轉介信上列明的檢查詳情,為您提供報價及安排預約。以下我們會簡介各種癌症診斷方法。
不少市民對癌症診斷存有誤解,以爲只需簡單接受任何一種檢查,便可知道自己有否患上癌症。事實上,醫生一般需要使用多於一種診斷方法去分辨懷疑症狀是否由癌症所引致。以懷疑乳癌個案爲例,即使醫生透過3D乳房X光造影發現患者的乳房有可疑鈣化點,亦需要進一步作活組織檢查,用一根幼針於病變位置吸取細胞或液體樣本作病理化驗,鑒定病變組織屬於良性抑或惡性,才能夠為病人作出診斷。
常見的癌症診斷方法一般包括常規檢查,例如驗血、驗尿,以及影像診斷、活組織檢查和基因檢測。除了診斷癌症,這些診斷方法亦可用於找出癌症源頭、癌細胞種類、分辨癌症期數、辨別癌細胞是否出現擴散跡象、規劃治療方案、於治療期間監測治療成效,及於癌症患者康復後監測復發跡象。以下為大家略作講解各項診斷方法的用處及特性:
醫生可透過一些常規測試,例如驗血、驗尿,檢測病人血液或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如血糖、電解質、蛋白質和其他代謝物,從而推斷身體器官的健康狀況。不過,即使驗血或驗尿結果出現異常,亦不一定代表病人患上癌症,醫生一般需要再作進一步檢查,才能夠找出病因。
此外,癌症病人於接受治療期間亦會定期接受抽血檢查,旨在監測病人的副作用反應和健康狀況,例如觀察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水平變化等,以確保病人身體能夠承受治療所帶來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坊間有不少體檢套餐聲稱可「抽血驗癌」,透過為市民驗血,量度血液中的腫瘤標記或癌指數,但市民需明白單憑癌指數並不足以作為診斷或排除患癌之用。事實上,癌指數一般不會用作診斷癌症,反而較常應用於監測癌症的治療成效,甚或監測患者康復後的復發跡象。除癌症以外,身體其他因素亦有可能導致血液中的癌症指數出現異常,例如急性肝炎、尿道炎,甚至女士懷孕亦有機會令檢驗出的指數升高。市民應避免使用癌指數作爲癌症篩查方法,如已接受癌指數檢測亦切忌自己解讀,如有問題,應尋求醫生專業意見。了解更多甚麽是癌指數
癌症的影像診斷方法一般包括超聲波、電腦斷層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掃描。各項影像診斷方法的特點各有不同,患者可咨詢醫生意見,根據實際需要而在癌症診治的不同階段,選取最合適的檢查方案。
癌症診斷應用:
優點:
限制:
癌症診斷應用:
優點:
限制:
癌症診斷應用:
優點:
限制:
癌症診斷應用:
優點:
限制:
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生需要進行活組織檢查以診斷癌症。醫生會從病人的身體抽取病變組織,再交由病理學家利用顯微鏡觀察組織特性,判別病變組織是否屬於癌症。
醫生一般會透過以下幾種方法抽取活檢樣本:
穿刺活檢:醫生使用一根幼針於病變位置抽取病變組織的細胞或液體樣本。此方法較常用於抽取乳房、前列腺和肝臟的活組織。
內窺鏡:醫生使用一根幼細及配備鏡頭的內窺鏡,檢查病人體內狀況。內窺鏡一般會從病人的口部或肛門進入體内。如醫生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病變組織,便可以通過內窺鏡抽取並清除周圍的病變組織。例如在大腸鏡檢查中,如醫生透過內窺鏡發現瘜肉,便會在檢查時一併將瘜肉切除,並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
手術:醫生透過外科手術切除整個或部分病變組織,以進行進一步檢驗。
活組織檢查除了可以判別組織是否帶有癌變,亦可以檢測病變組織是否帶有特定基因突變。近年亦興起「液體活檢」技術,可透過化驗血液中的游離DNA去檢測基因突變,從而為癌症病人以配對適合的標靶藥物,除過程較快捷和成本較低之外,亦免卻癌症病人接受活檢的不便,尤其適合一些年長體弱或不適宜接受手術的患者。不過,現時液體活檢的靈敏度(sensitivity)仍有一定限制,更傾向是一套輔助傳統活組織檢查的工具。
癌症病人接受液體活檢或傳統抽取活組織後,可透過次世代基因排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同時檢測數以百計的致癌突變基因,幫助癌症病人尋找合適的標靶藥物,對症下藥以提升療效。
一般市民會以為一些常見癌症的血液癌指標,例如癌胚胎抗原、癌抗原Ca19-9、Ca15-3和甲胎蛋白可以幫助及早偵測癌症,但其實醫學界並不建議以這些指標作為癌症篩查,因為大部份血液癌指標的準確性有限。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