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乳癌 | 改善患癌後外觀 讓患者重拾美麗與自信

每年的10月份是國際乳癌關注月。對女性而言,乳房是重要性徵,但在對抗乳癌的治療過程中,患者不單只有可能失去乳房,整體的外觀包括頭髮、皮膚、指甲等也會受到影響,自信心大受打擊。

究竟有甚麼方法幫助患者改善患癌後的外觀?聽聽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意見。

抗癌既是一場肉體上的戰爭,亦是精神上的戰爭。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表示,縱使別人看不到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的身體變化,但患者自覺有缺陷,也會影響情緒。大部分乳癌術後輔助性治療會導致脫髮,患者戴假髮後感到不自然,擔心別人奇異的目光,有些患者甚至會把自己「收埋」,拒絕外出。

此外,化療會導致眼眉毛掉落,指甲產生變化。「指甲顏色有變,指甲面出現一條條橫綫、甲板脫落,令患者覺得外觀上不再完整。」不只是乳癌治療,其他癌症的治療都會影響皮膚,包括面部出現色斑,整體皮膚顏色加深,直至化療完結後半年左右,頭髮慢慢生長,指甲逐漸更生,外觀才有改善。

沉重的心理壓力

女性乳癌患者面對外貌問題的同時,也要面對性徵上的轉變。「患者擔心子女被自己的外表嚇怕、丈夫對自己失去興趣、朋友未能適應自己的新外觀等,種種問題影響患者的情緒。輕則有焦慮、失眠,重則或會患上抑鬱症,而治療乳癌的藥物可能會對抗抑鬱藥造成干擾,影響成效,形成惡性循環。」

黃醫生指出,有研究顯示長期精神壓力大的人士患癌風險較高,從而可推斷精神壓力大的癌症患者,可能面對較高的復發風險。「壓力大的癌症患者,抗癌路會較難行。睡眠、飲食不佳,化療與化療之間的身體回復也不會理想,影響了化療的進程,屆時患者又會有更多憂慮。從臨床經驗看,有情緒困擾的癌症病人,抗癌治療的進度有較多阻滯。」

減少外觀傷害有辦法

年輕的乳癌患者本身有多重角色,包括在工作和家庭上,加上外觀的打擊,她們承受的精神壓力一般較大。「有乳癌患者表示非常討厭照鏡,因為看見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提醒自己是病人的身份。她們深受困擾,未必用言語表達,反而從失眠、不願外出等行為露出端倪。」

要減少癌症對外觀的傷害,黃醫生指目前有一種稱為「頭皮冷凍帽」(Cooling Cap)的科技,有機會幫助部分病人預防掉髮。針對標靶藥物造成的皮膚乾燥問題,可使用由醫生處方的保濕潤膚膏,減少皮膚乾燥和痕癢。癌症病人自己也可透過以下方法保護皮膚:

一、清潔衣服時,避免使用高濃度含化學成分的清潔劑,以免皮膚受刺激造成過敏反應。

二、慎用脫毛產品,否則會令皮膚紅腫。

三、預防紫外綫的傷害,在面部塗防曬油及撑傘,避免皮膚變色。

四、暫時避免游泳。

家人共同面對 減輕心理負擔

黃醫生認為,癌症病人可以繼續扮靚,但要小心選擇護膚品。現時沒有醫學數據證實化粧品、護膚品會導致腫瘤惡化,但不少醫學文獻指出,含有化學成分的產品有可能致癌。患者選用較少化學成分的護膚產品、指甲油相對會較為安全。「化療後血小板偏低,隨即做一些去斑治療,傷口較難止血、容易受感染,最好還是待整個化療療程完結後才進行。」

黃醫生又指出,一般患者在臨近打第二次化療針前便會出現脫髮。有癌症組織協助病人剪短頭髮,甚至為病人的子女進行心理輔導,小朋友見到患癌的媽媽外表不同了,也不會感到驚慌。孩子更可以親睹媽媽剪頭髮的過程,以及陪伴媽媽揀選假髮。「一家人做好心理準備,較容易接受患者外觀上的變化,患者的心理負擔減少。」

原文刊載於HKET:改善患癌後外觀 讓患者重拾美麗與自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