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本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肺癌在本港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二,每年新症數目接近5,000宗,近年因人口老化問題更有上升趨勢。值得留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高達85%以上,是頭號癌症殺手,絕對不容忽視。另外,肺癌的高危一族主要是吸煙及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士,而吸入石棉或其他工業用致癌物質、空氣污染,以及輻射亦是肺癌的風險因素。

在病理上,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前者約佔85%,當中亦可再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而後者約佔15%,由於其生長速度一般比非小細胞肺癌快,所以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

一般而言,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很多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甚至有些第三期患者即使腫瘤已擴散至頸部淋巴核,仍是毫無症狀,可說是「殺人於無形」。

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由於有機會已出現擴散,所以單靠手術治療的成功機會較低,而現時的標準治療方法為化療同步配合電療,若使用精準度較高的電療系統,患者的3至5年存活率平均約為兩成多。

由於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偏低,醫學界開始研究免疫系統於治療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上是否可發揮重要的作用,結果發現若使用免疫治療,透過抑制癌細胞表面上的PD-L1蛋白質,令免疫系統的T細胞再活躍起來對抗癌細胞。

事實上,免疫治療通常於第四期肺癌才會使用,但有研究發現,在部分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電療及化療後再配合免疫治療,可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研究發現,只是進行電療及化療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約5.6個月,而在電療及化療後再配合免疫治療患者的則約17.2個月,把無惡化存活期延長約一年,可說是一個突破。

由於免疫治療藥物並不攻擊腫瘤細胞,只是令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癌細胞並作出攻擊,所以產生的副作用較少,主要為各個器官的炎症,例如肺炎、大腸炎、肝炎,皮膚炎等等。另外,免疫治療的效力較為持久,所以估計將會成為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新趨勢。

現時60多歲的盧先生(化名)是一名吸煙者,他早前因咳血及感到氣喘而求醫。經過檢查後,他確診患上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位於肺葉的腫瘤直徑已有12厘米,並已擴散至淋巴核,所以不能進行手術。醫生後來為他進行化療及電療,治療約兩星期後其症狀已大有改善,而且腫瘤反應率非常理想。療程完成後,他再接受正電子掃描及氣管道檢查,都無發現殘留腫瘤的情況。其後,為降低復發風險,醫生為他加入免疫治療;直至現時,盧先生情況理想,而且無明顯副作用。

Leave a reply
title

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