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檢不用年年做!醫生分享女士驗身3大謬誤
市面上的驗身套餐五花八門,不少醫療機構都指自己的驗身計劃最全面,而且價錢昂貴,由幾千至過萬不等,究竟該如何選擇?以爲驗得越多項目就越抵?不如先搞清楚以下謬誤,避免無謂花錢!
謬誤1:人人都驗身,所以我也要驗身?
不少人因爲有購買醫療保險,覺得可以claim就claim,有年輕女生甚至每年都全身檢查,以爲驗得越多就越健康。其實驗身計劃因人而異,醫生一般會先了解求診者的風險因素,例如年紀、家族病史等等,再建議求診者進行什麽檢查。以女士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為例,一般40歲或以上的女士才建議每兩年做一次檢查,20-39 歲的女士如非必要,可以按醫生建議才接受檢查。另外,測試子宮頸癌的柏氏抹片只適用於曾經進行過性行爲的女士,未曾進行過性行爲的女士無需跟風!
謬誤2:定期做足全身檢查就確保無病?
全身檢查多數會包括電腦掃描、腸鏡、胃鏡,但其實每項都存在風險。例如電腦掃描的圖像會比X光清晰,但輻射量同時比X光多出數百倍,所以醫學界一般不建議病人定期進行全身電腦掃描。即使病人做完全身電腦掃描無發現任何問題,都不代表身體吸取大量輻射後不會產生其他反應。若醫生懷疑病人患癌,通常都只會針對身體某個器官進行電腦掃描,避免病人吸取過量輻射。至於腸鏡、胃鏡等入侵性檢查就更高風險,若無任何病徵,又無家族病史,其實不建議無緣無故經常進行檢查。以大腸鏡為例,若未曾出現任何大腸癌病徵,一般建議50歲或以上才考慮每5年才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謬誤3:癌症指數呈陽性=有cancer?
不少驗身計劃指可以透過簡單驗血,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記(如AFP、CEA、CA-125等),令驗身者得知自己有否患癌。不過即使驗身者沒有患癌,亦有其他因素可能令癌症指數異常,例如一些炎症例如急性肝炎、尿道炎,甚至女士懷孕亦有機會令指數升高!事實上,醫生比較常用癌症指數監測已確診患癌病人的治療成效或康復後的復發風險,而非用作確診患癌的單一指標,所以一般市民如非醫生建議,無需進行癌症指數檢查,即使發現癌症指數過高,亦應該尋求醫生意見,切勿自己解讀,胡亂作進一步檢查!
原文刊載於Marie Claire:體檢不用年年做!醫生分享女士驗身3大謬誤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